《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读通课文,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能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抓住重点词语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让学生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前不久,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文章,大家还记得吗?(爬山虎的脚)谁愿意把描写爬山虎叶子的语句背一背。多绿的爬山虎啊,你们背的都很好的。让我们一起背一背吧。(学生齐背)这是一墙多么茂盛的爬山虎啊!1963年,一个15岁的少年走进了叶圣陶的家,也看到了一墙绿绿的爬山虎。这位少年就是现在有名的作家肖复兴。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想好后同桌互相交流交流。1、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吗?(不是)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B、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出示填空,讨论填空文章主要讲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板书:改作文做客)(3)课文哪几个小节写的是叶老帮作者修改作文?三、学习第一段(1-4节)1、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一段。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出示多媒体课件,打出第一节字幕)这一节讲了两层意思(打出分层号)请同学们速读第1节,用简洁扼要的两句话来概括层意。(“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老帮“我”改的。)2、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请同学们速读2、3、4小节。3、今天老师带来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议一议。看了叶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4、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什么反应呢?(指名读)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细致地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举例来说说呢?指导朗读“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或直线、曲线。”5、的确,文章中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叶老都一丝不苟地进行了修改。我们的感受和作者的相比,谁的感受更多更深些呢?为什么?“我真的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6、“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好处呢?指名答出示重点句。这不仅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1)“气候”在字典里有这样几个解释:①气象情况;②比喻动向或情势;③比喻结果或成就。在这里句话里面,应该选哪一个解释?(2)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这句话讲了两个方面的感受,一是看到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这两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比第一个方面更进了一步,所以用了“不仅„„也„„”这样的表达方法。(板书:下大力气一丝不苟(3)做文章,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要十分投入,化大力气,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4)指导朗读。7、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板书:改评),指名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8、“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