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陕西省汉中市聋人学校陈春艳(13484858978)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积累应用。2.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3.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4.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5.增强学生的名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民族创造精神。二、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积累应用。2.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3.学习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4.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5.增强学生的名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民族创造精神。三、教学难点: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2.学习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3.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四、教学设想:1.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课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2.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的有关段落。在讨论中,强调作者在介绍建筑群时根据建筑物的特点所采用的详略分配。五、教学准备:查找有关故宫的资料和图片,并制作成课件。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和情景交流法相结合七、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略)教学内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增加学生的词汇量。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介绍了故宫哪些建筑物,并试着在示意图上标出它们的方位。3.找出课文中最能概括故宫特点的句子。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了解故宫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特点。2.学习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二、教学过程:1.复习前节课的内容,引出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可以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关于故宫你都了解哪些知识?(故宫的四座城门、三大殿、后三宫,以及故宫的位置、别名、面积、宫殿和房屋的多少,以及城墙的高矮这些信息同学们都是可以找到并能说出来的。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缓解了学生紧张的课堂气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那从故宫的面积、宫殿和房屋的多少,以及城墙的高矮你能看出在上节课中我们所了解的故宫的哪个特点吗?(规模宏大)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列数字)3.动手练练:请同学们在示意图上把我们所说的四座城门、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的位置标注出来。4.再次读课文,把课文中表示建筑物位置的词、句或者段勾画出来,等会一起看看我们在图上标注的位置对不对。5.师生研读第八自然段“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一片长方形小广场。它把紫禁城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它”指什么?(小广场)6.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结合自己标注的示意图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7.重点研读课文中介绍太和殿的内容,即课文第五自然段。A、勾画出段中的方位词,突出作者先确定一个点,然后再介绍相对的位置,从而使文章层次分明、井然有序。B、作者介绍太和殿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由外及内)8.合作探究:作者在介绍故宫博物院时除了介绍我们先前知道的规模宏大的特点,还介绍了它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证明它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语句。A、建筑精美:“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地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桂,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一,有行龙、开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三、作业设置:在作者介绍故宫博物院时重点介绍了哪个建筑?为什么要将它作为介绍的重点呢?四、板书设计:第三课时(略)教学内容:1.从哪可以看出故宫博物院布局统一的特点?2.作者在介绍故宫博物院建筑群时重点介绍了哪个建筑?为什么要重点介绍?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得当的说明方法。3.增强学生的名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民族创造精神。4.处理课后思考题,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