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唱、背唱《西风的话》,体会作品中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并在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2.欣赏小提琴曲协奏曲《秋》,了解、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3.能够辨别作品主题与主奏乐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教学难点: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教材分析1.歌曲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简练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歌曲的曲式为四个乐句组成的方整性单乐段。节奏平稳对称,四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旋律流畅,在上下流动的级进中插入音程的大跳,跌宕起伏,变化有致。2.协奏曲《秋》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作曲,约作于1725年。他写作了12首协奏曲,题为《和声与创意的尝试》(作品第8号),于阿姆斯特丹出版。《四季》是这个曲集开始的四首作品,由“春夏秋冬”四首乐曲组成,曲中的意象春天的小鸟、夏天的雷雨、秋天的猎人和冬天的冰雪,鲜明生动。每首乐曲均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乐章组成,巧妙地运用全奏与独奏的交替,一呼一应,饶有情趣。每个乐章前附有短诗,表现乐曲的意境。《秋》共有三个乐章,F大调。第一乐章中,有个农夫唱着歌跳着舞,庆祝丰收,美酒满溢,很快的,这些饮酒狂欢的乡下人便睡着了,他们的“恬静安睡”表现于协奏曲的第二乐章。第三乐章描绘的是破晓时分的猎人,从音乐中可以想象到号角声、狗叫声、吆喝声,还有他们追捕猎物时嘈杂零乱的枪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唱歌曲《西风的话》教师:请同学思考乐曲的情绪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回答:(优美抒情的)(热爱生活,珍惜时光)2.教师介绍作者黄自。3.发声练习。教师:要求声音圆润,气息连贯。(解决作品中的难点:音程大跳。可先带学生从音阶入手,然后让学生记住的高度,反复练习)4.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视唱乐谱。5.填唱歌词。教师: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意境?哪些地方应做强弱处理?感受乐曲的力度变化。学生讨论回答。(要求学生按照旋律线的走向,进行力度变化的处理,音阶上行渐强,下行渐弱。)这首作品一共四句,四句的处理可以借鉴古诗中的起、承、转、合的感觉来演唱。演唱时注意咬字,特别是演唱“袍”、“高”、“蓬”、“红”等字要使声音饱满,吐字清晰。6.教师带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作品。(让旋律“流动”起来,有“摇荡”的感觉)二、欣赏协奏曲《秋》1.完整地欣赏协奏曲《秋》。学生思考:作品是什么体裁样式?2.教师介绍协奏曲。教师:协奏曲指一种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作品。它的特点是独奏(乐器演奏)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技巧性。协奏曲一般分为三个乐章。教师:了解作品的演奏形式,并在欣赏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表格。学生回答并完成表格:作品的演奏形式为小提琴协奏曲。3.维瓦尔第和他的《秋》。教师介绍维瓦尔第及《秋》。三个乐章。(1)聆听作品第一乐章,并展示主题谱例。主题旋律的节奏平稳,音高进行以同音反复为主。主旋律由乐队齐奏,表现出农民的纯朴和敦厚。(2)聆听作品第二乐章,并展示主题谱例。由小提琴奏出缓慢、静谧的旋律,表现秋天夜晚人们美好而甜蜜地进入梦乡。(3)聆听作品第三乐章,并展示主题谱例。旋律为带符点节奏,活泼而富有生气,表现猎人打猎的情景。三、欣赏民乐合奏,《丰收锣鼓》,通过谱例一、二、三、四、五,了解并体会不同的音乐结构,感知秋天丰收的喜悦。四、课堂小结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小提琴协奏曲《秋》,同学们了解、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通过演唱《西风的话》,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秋天。秋天是充满诗意的季节,是收获的、充实的、成熟的季节。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