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县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3-2014-1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1.B(A.踯躅-zhí;C.弄堂-lòng,锲而不舍-qiè;D.吐蕃-bō,人才济济-jǐ)2.D(A.瞋目,沧海一粟;B.川流不息;C.草窠,成群结队,集思广益)3.C4.A(B.语序不当,将“电子商务”移至“不仅”前;C.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句式杂糅;D.缺宾语中心词“力度”)5.D(A.将淮剧后的顿号和黄梅戏后的顿号改为逗号;B.两个问号分别改为逗号和句号;C.变化后逗号改为句号)6.A(见行文第二句“只有当龙作为祥瑞出现,才说明统治者……”因果颠倒,此外龙只是五种祥瑞之一)7.A(“这些节日都起源于龙的祥瑞意义”错,“端午节”就不是)8.B(“本没有原型”错,从文中“龙,这个主要由想象力堆塑创造起来的复合动物”看,一些动物就是龙的原型)9.D(后文“政”为“政令”之义,故“修”不能讲为“修建”,可讲为“修复、修治”)10.B(A.其,代词,第三人称,代管仲,他的//第一人称,自己;B.而,均为连词,表转折;C.于,介词,和//比;D.之,代词//助词,主谓间,取独)11.A(④是对管仲境遇的一般陈述;⑤表现管仲的政治才能)12.C(A.应为“鲍叔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B.文中无“老是赔本”之意;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缺乏依据,另“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不恰当)四、(21分)13.(8分)(1)(3分)管仲既被录用,在齐国执掌政事,齐桓公因此称霸。(用、任政、句式以及整体句意)[来源:.Com](2)(3分)(鲍叔)知道我不为小节感到羞耻,却为功名不能在天下显扬感到羞耻。(羞、耻意动、显于天下,句式特点)(3)(2分)粮仓充实了,(百姓)就会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老百姓)就会知道荣辱。”(字字对译、补充省略即可)14.(8分)(培养阅读好习惯——关注题目、内容、注释)⑴(3分)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1分)营造了一种幽清、冷寂的意境,(1分)表现了诗人谪居中的郁悒(孤寂、伤感)之情。(1分)⑵(2分)反衬手法,以动衬静,(1分)“泉响”反衬四野的空旷、冷寂,“鸟喧”,反衬夜的静谧。(1分)⑶(3分)即事成咏,诗人夜不能寐,起望西园,倚楹至旦,体现其“寂寞”;寓情于景,描写空旷幽寂的环境,衬托诗人的“寂寞”;末句直抒“寂寞”之胸臆。(每点1分)15.(5分)略。(每小题0.5分,有错别字不得分。)五、(21分)16.(2分)文眼。(1分)题目有三个关键词:“只取”、“千灯”、“一盏灯”。全文紧紧围绕这三个词展开,一线串珠,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1分)17.(2分)“千灯”一语双关,既指江南水乡陈列千盏明灯的古镇——千灯镇(1分),也指这个古镇的独具亮色的文化特点(或:古镇孕育的众多的人物精英)(1分)。18.(3分)连用三个设问(1分),体现了“我”对千灯文化的多重思考(1分);承上启下,引出对顾炎武这盏思想明灯的钟爱(1分)。19.(4分)列举千灯镇众多的人物精英,充分体现千灯浓郁的文化氛围(2分);起到铺垫作用,以此衬托(突出强调)顾炎武对人们思想的启迪作用(2分)。20.(6分)①顾炎武用他独具慧眼的发现,照亮了“我”愚暗的心扉,给了“我”新的启迪。②顾炎武提出了“匹夫有责”思想是构建仁爱社会的基础。(或:顾炎武提出了“匹夫有责”思想会带来民风和洽,其乐融融。)③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精神世界滑坡,我们需要顾炎武这样的思想明灯,来照亮愚暗的心扉,带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和莫大的精神鼓舞。(各2分)21.(4分)BC(B.“以游踪为线索”错误;C.“此行目的就是了观赏这些造型各异的千灯”错误)六、(12分)22.(4分)“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摆脱了南朝诗风的影响,开阔了题材,律诗体式定型完成。23.(4分)示例:我原只想采撷一朵莲花,您却给了我整个荷塘;我原只想捧起一簇浪花,您却给了我整个海洋;24.(4分)示例:林黛玉——大观园中一束清高孤傲的空谷幽兰。别里科夫——专制制度的卫道士。周朴园——伪善的外表,自私的灵魂。七、(60分)25.(参照2013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评分标准)等级评分标准基础等级40分内容20分一等(20-17)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