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选择题1.中共“八大”提出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这一决策()A.实现了政府工作的拨乱反正B.偏离民主政治发展的正常道路C.为新中国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D.表明政治建设在徘徊中前行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政府工作的拨乱反正,故A项错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说明没有偏离民主政治发展的正常道路,故B项错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这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故C项正确;“政治建设在徘徊中前行”是在“文革”结束后,故D项错误。答案:C2.1956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下列有关中共“八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起来的新形势下召开B.它正确地分析了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C.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D.“八大”确定的路线被长期坚持下来解析:中共“八大”是1956年,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背景下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正确分析了当前国内主要矛盾变化,并提出今后国家主要任务,“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A、B、C三项正确;“八大”路线并没有被坚持下来,紧接着1958年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就是重大失误,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3.面对红卫兵的侮辱和迫害,刘少奇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但宪法也未能对刘少奇起保护作用。这说明当时()A.党内出现修正主义B.民主法制遭到践踏C.宪法过时亟待修改D.民主监督成一纸空文解析:“文革”期间,宪法也未能对刘少奇起保护作用,这说明当时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故B项正确;刘少奇受迫害与党内出现修正主义没有直接联系,故A项排除;宪法并不是过时,而是法制遭到破坏,故C项排除;民主监督成一纸空文,此说法过于片面,材料主旨是强调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故D项排除。答案:B4.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A.要依据生产力水平调整生产关系B.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C.要遵循客观规律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进行了无情的践踏,所以要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就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故选B项。答案:B5.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A.人民民主原则B.“依法治国”原则C.国民平等原则D.社会主义原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原则的理解。从材料看,邓小平主张:“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体现了法律高于一切的精神,强调了“依法治国”的原则,答案为B项。答案:B6.“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的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邓小平强调必须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等政治体制的弊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首次体现这个构想的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D.“十五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解析:A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实质是强调拨乱反正。C、D两项是这个构想的实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正确。答案:B7.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是在()A.十一届三中全会B.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C.1997年中共“十五大”D.2002年中共“十六大”解析: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在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故选B项。答案:B8.1982年宪法把“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