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1理解情感【考点说明】: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领域里的一朵奇葩,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课标》对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1.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积累并能理解运用。2.阅读古诗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情感体验。3.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4.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6.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古诗词的赏析就是对其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的评价、鉴别和赏析。其重点是:1.能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其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谢;2.会赏析其语言,如从遣词、用句、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作者炼字达意的技巧;3.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的比较中,从用韵、节奏、音调三个方面去品味其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近两年来,各地古诗词考查与《课标》对接日趋紧密,发生了三个变化:一是考查范围由课内逐渐向课外延伸;二是由对一般性识记和理解的考查转向以欣赏能力为重点的考查;三是由单一的客观性选择题转向以主观性表述题为主的多类型考查。特别指出的是,对古诗词的赏析,要注意创新题型的解答。中考创新题型一般有:深层感悟型、自主分析型、延伸综合型、比较赏析型等。具体解答时,应仔细体味试题要求,理解试题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从关键词语、诗句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仔细品读、辨明题旨(试题重点)、纵横联系(课内外知识)、前后比较(语体风格)、结合要求(试题问题)、多向思维(逆向、发散)、选准角度(准、新、小、巧)、审慎作答(满足试题各项条件),反复检查,订正修改。【考点突破一】:品味情感(一)考点概述:常见考查方式:结合关键词句分析作者情感;与其他诗词比较分析作者情感的异同。变式提问: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018盐城)2.诗歌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017盐城)3.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2015盐城)4.“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013盐城)(二)知识梳理:常见诗歌情感类型<一>诗歌按思想内容分为哪几类?按内容分类:怀人思乡诗、忧国伤时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闲适隐逸诗、借物寓理诗、赠友送别诗······<二>常见的思想感情:【怀人思乡诗(含羁旅行役诗)】1.“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2.“怀人思乡诗”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等3.“怀人思乡诗”抒写的主要情感: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4.“怀人思乡诗”抒写情感的方式: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赠友送别诗】1.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2.意象: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长亭”等词语;3.情感: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豁达乐观的胸襟等。4.手法: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边塞征战诗】1.意象: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山”、“月”、“大漠”“胡琴”、“孤城”等词语;2.情感: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对统治者的抨击,希望朝廷恩惠早日到达边关。3.手法: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田园山水诗】1.意象: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家生活。2.情感:或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是对乡村人民热情好客,朴实民风的赞美、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3.手法:或融情于景,或比喻,或拟人,或夸张,或白描,或渲染,或动静结合,或远近结合,或视听结合。【咏史怀古诗】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