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14天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五四运动1.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乘机加紧侵略,提出“二十一条”。(2)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镇压革命运动。(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队伍迅速壮大。(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先进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活动。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3.意义:(1)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2)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也是一场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3)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共成立1.中共一大:(1)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2)意义: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2.中共二大:(1)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作用: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三、第一次国共合作1.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深感要战胜强大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中共三大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3.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讨论改组国民党问题;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四、北伐战争和大革命失败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2.进程:1926年7月北伐开始,北伐战争得到工农群众大力支持,湘鄂赣三省农民运动高涨;武汉、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3.结果:1927年蒋、汪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4.意义:国民大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五、“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根据八七会议精神,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攻打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向敌人防守较弱的山区进军。3.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4.意义:井冈山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道路的开端,说明了中国革命的策略发生了转变。5.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六、红军长征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根源在于王明的“左”倾错误。2.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八万余人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3.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5.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具有伟大历史意义。6.长征精神: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战斗,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开拓创新精神。七、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美国积极帮助国民党抢占胜利果实。蒋介石一面准备内战,一面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次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2.目的:争取和平,揭穿美蒋阴谋。3.时间:1945年8月底至10月10日。4.结果:签订了《双十协定》,但未解决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问题。八、解放战争1.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2.粉碎国民党全面和重点进攻: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被粉碎。3.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