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3课铁骑兵助学指要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失去与大部队联系的情况下,凭借着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了“扫荡”,而自己则平安转回了根据地。学习这篇课文,从中了解八路军打游击战的情况,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读读练练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陨落()勒转()脸颊()骚乱()····2.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1)原来山下模模糊糊地显出一座城,到处亮着电灯,好像星星。·(2)班长的脸颊抽动着,月牙形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嘴里骂道:“龟儿子!咱们闯到什么地方了!”···二、整体理解课文用“一”“二”“三”分成了三部分,请简要概括每部分的大意。三、课内语段阅读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班长是个矮汉子,左腮有一条刀伤,弯弯的,像是月牙。他带着这一班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东冲西撞,想再追上大队。不巧,敌人这时开始了秋季“扫荡”,到处出动。他们只好朝北开去,接连十几天,走的全是不熟悉的地方。一天,他们跑到二更天,才跳出了敌人的合击圈,正想寻个宿营地睡觉,班长忽然听见远远地有一片吵叫,再仔细一听,才辨出是河水的声音。他们来到河边,星光底下,看见河面不过半里来宽,隔河有几点火光,像是村落。班长毫不迟疑,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其余的骑兵也跟下去。夜不十分冷,河水没冻,可是很急,而且越来越深,最后都没到马肚子了。班长心里想:“这是什么河,好深!”就勒转马头,退到岸上,沿着河朝上走,要找个浅些的地方过河。上流的水更急,总过不去。他们便顺着另一条路,跑到半夜,不见人家,却爬上一个山头。在山顶上,他们全都惊呆了。原来山下模模糊糊地显出一座城,到处亮着电灯,好像星星。1.这几段文字中写到的这条河是什么河?“显出”的城是什么城?2.指出这几段文字中对班长进行了哪几种描写?各举一例。四、课外拓展演练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着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中指和食指之间,烟火已经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士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bó,敷上金属薄片或粉末的纸)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服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将军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了一下,蓦然转过头来对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样子十分可怕。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没有听见?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肋的肌肉大幅度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愤怒。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说了声:“这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呼出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节选自《丰碑》)1.选文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写的是()。A.战士们的心理活动B.作者的猜测C.将军的心理活动D.警卫员的心理活动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含义是什么?4.你对文中这位将军的看法如何?参考答案《铁骑兵》一、1.(略)2.(1)“显出”写出了这座城突然出现在八路军面前时的惊讶。(2)“抽动”、“活”具体描绘班长的表情。表现了班长对此时的情况感到非常棘手。二、第一部分:写一个班的八路军骑兵被敌人的装甲车隔断后,离开大队,单独行动。第二部分:写八路军骑兵在敌后的游击活动。第三部分:骑兵们意外地打乱了敌人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了“扫荡”,平平安安地寻到了大队。三、1.黄河、包头城。2.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