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女孩①早上第一节课,我刚走进教室,扑鼻而来一股花香味。那一束桅子花就插在第一排那个女孩的课桌上,整节课花香阵阵,我的课讲得如行云流水,同学们反映效果极佳。下课了,我仍留恋地看了看那束栀子花。②第二天一早,那个插栀子花的女孩竟站在我寝室门前,手捧一束栀子花,让我特别感动。那女孩属于瘦得叫人担心的那一种,穿着尽管不破,不脏,但一看就知道是贫苦农家的孩子。③那以后,我更加注意这个学生。她上课很认真,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但是她的成绩并不见好。一天放学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她的家庭情况。原来她父亲外出打工去了,家里剩下妈妈和一个弟弟,农活特别忙,天刚见亮就要和妈妈一道起床,妈妈出门干活,她做饭,吃了饭就往学校跑,放学后孓匆匆赶回家帮妈妈做活,还要照顾小弟弟。④一个周末,我去做了一次家访。她妈妈很热情,说到孩子,满脸愧疚,说家里穷,累了苦了孩子是没办法的事;又说孩子很听话,很勤劳,一有空就看书,请老师多关照,希望她长大了有点出息。我满口应承了下来,并答应课外辅导她。临走时,她妈妈拎出一小筐鸡蛋和一大篼小菜,说老师很辛苦,乡下没好东西,希望老师不要嫌弃这点心意。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只得收下一些小菜。我不敢过分拒绝,我知道这里面包含着一个朴实农妇对自己孩子的寄托希望和寄托。⑤在回校的路上,我看见路边到处都开着栀子花,闻着那幽幽的花香味,我的心竟有些醉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穿着()愧疚()2.全支采用——的记叙顺序。请用“”标出文中插叙部分。3.文中的“我”为什么“不敢过分拒绝”?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我的心竟有些醉了”?5.第④段结尾“希望”和“寄托”两个词能否互换,为什么?6.第②段的肖像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7.从第④段中可以看出插花女孩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8.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桅子花的香味,这两处描写分别有何作用?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插花女孩1.zhuójiù2.顺叙原来……照顾小弟弟3.因为“我”知道这里面包含着一个朴实农妇对自己孩子的希望和寄托4.为自己了解到女孩的困境并答应帮助她而高兴,也为自己做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自豪5.不能。因为“寄托”是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事上,有希望才有寄托6.介绍小女孩的身份。为下文小女孩贫寒的家境埋下伏笔7.朴实、善良,关心孩子却又无能为力8.开头:为引出小姑娘设悬念,吸引读者7.结尾:借幽幽花香赞美小姑娘的美好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