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县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蓟县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高二语文一~三、(24分,每小题2分。)1.C(A.玷—diàn;B.dīng—dǐng;D.湍—tuán)2.B(A.良辰美景;C.迟钝、兼听则明;D.鞭笞、日薄西山、唇枪舌剑)3.C(A.“战战兢兢”是极端害怕而小心谨慎,此处应换“兢兢业业”。B.“安然无恙”意为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损害,与语境不合。C.秀色可餐: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D.气息奄奄:指人生命垂危,即将断气。)4.C(A.主客颠倒,“我们对于‘比较文学’应改为“‘比较文学’对于我们”。B.语序不当,应把“村民”放到“听课”的后面。D.滥用介词“由于”)5.B(A.“又说”前面用分号;C.两个问号改为逗号;D.括号内句号去掉)6.C(惠特曼,美国诗人。)7.C(作者的预言是科学推测,科学预言;而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言没有科学根据,有着本质的区别。)8.B(原文不是“缩小”是“增加”。)9.B(适,到……去。)10.C(A.之,代词/动词,到;B.以,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C.而,连词,表修饰。D.于,介词,在/介词,比。)11.A(可用排除法①僧的做法③李超武技高④写尼谦逊⑤写尼武技高)12.D(“李超敏而好学”,“尼僧争强好胜”与原文不符。)四、(21分)13.(8分)(1)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可以成为他的对手的。(采分点:“由、以、名、罔、其”个0.5分,“遨游南北”句式0.5分)(2)李超开始不说,尼僧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采分点:“固、诘、乃、以”各0.5分,句子通顺一分)(3)我端起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观赏庭树来使我开颜。(采分点:“引、眄、以、怡”各0.5分)14.(5分)(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木欣欣以向荣(2)知来者犹可追(3)潦水尽而寒潭清(4)落霞与孤鹜齐飞(5)茕茕孑立。15.(8分)(点到,意对,理通即可.)(1)(3分)拟人手法。(1分)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意思对即可)(2分)(2)(5分)不能换(1分)。因为“闹”有“热闹、热烈”之意。“闹”字,夸张地描绘出杏花怒放、如火如荼、争妍斗艳的景象与情趣,写尽了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充分地表达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2分)若说春意“浓”、“盛”等,则稍显苍白、空洞。难于表达作者心中强烈的春意之胜(春日万物争喧的情景),爱意之浓的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五、(17分)16.(6分)(意思对即可)①结构上:“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是本文的高潮部分,使小说显得有波澜,曲折有致。(2分)②内容上:这样安排,更充分展现“他”内心的压制和反抗,使人物形象丰满而富有张力。(2分)③手法上: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前面拉琴缺乏艺术、大家对他失望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2分)17.(3分)①划线句子表现了“他”心底的哀求抗争、喜怒哀乐等复杂的情感;(1分)②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手法,如“弓飞如雨”,如“春光明媚鸟语花香”;(1分)③生动形象地写出琴声的美好,凸显了人物的痛苦与反抗,将情节推向高潮。(1分)(意对即可)18.(4分)(观点、引据、分析、联系,每点1分共4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示例一】①这样的结果是对应试教育的讽刺与控诉。②从儿时起近二十年,主人公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但在父亲的逼迫下从未间断过练琴。最终因表达内心对父亲逼迫他拉琴的不满反而拉出动人的作品。③这就深刻地批判了强迫式的应试教育泯灭个人兴趣、压制心灵的弊端。④当今社会这种情况仍屡见不鲜,所以,我们的教育者应该尊重个体的不同需求和爱好,因材施教,培养出身心快乐健康的人才。【示例二】①这样的结果是对艺术规律的深刻解读。②技术,是没有生命的;艺术,则是生命感受和技术的完美融合。③主人公原先令教授们失望,而最后一次演奏成功,正是从相反的两个侧面阐释了这个艺术规律。④当今社会很多人让孩子学习艺术,只为功利目的,使从艺者身心背离,这违背了艺术的本质,人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遵从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