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代码:4848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分:4总学时:72理论学时:64实训学时:8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化工设备、数控、食品机械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机械设计课程与工艺课程联系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本课程以几何量公差和测量技术为主线,通过对理论体系的讲解及相应几何量的实际测量,重点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生产一线实用型和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要求理解概念、强化应用。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建立互换性、标准化、计量学及质量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原理、原则与方法。确切了解有关标准的基本术语及定义,掌握选用公差配合、进行精度设计计算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的处理。具有继续自学并结合工作实践应用、扩展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可获得互换性、标准化、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工作能力,为从事机电产品、仪器仪表的制造、维修、开发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互换性部分——术语定义多,标准种类多,学生又缺乏生产实践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应组织教学内容使之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主体。测量技术部分——应以实践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有关量仪的工作原理和读数原理。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考核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通过实验成绩、作业成绩、出勤率及课堂纪律的考核确定。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理论课或实验课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不准参加考试。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掌握有关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现代化生产中的主要作用;掌握互换性与公差、检测的关系;理解标准化与标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了解哪些是优先数,为什么要规定优先数。第二章尺寸极限与配合清楚理解有关尺寸、公差、偏差、配合等的基本术语及定义;牢固掌握标准中有关标准公差、公差等级的规定、28个基本偏差代号及其分布规律;牢固掌握公差带的概念及其图示方法,能熟练查公差表及基本偏差表,能进行有关计算;明确了解标准中关于未注公差的线性尺寸公差的规定;初步学会公差与配合的正确选用,并能正确标注在图样上;掌握尺寸检测器具的选择和尺寸验收极限。第三章几何公差及其检测了解零件几何要素的分类;掌握14个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的名称及符号;会分析典型形位公差带,并能比较其特点;掌握“最小条件”的概念及遵守“最小条件”的意义;掌握有关公差原则的术语和定义;掌握独立原则、包容原则、最大实体原则;初步掌握形位公差的选用。第四章测量基础与常用量具了解测量四要素,尺寸传递的概念以及量块的基本知识;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及常用的度量指标;理解测量方法及其特点;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了解测量列中各类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掌握等精度测量列的数据处理。了解光滑极限量规的作用和种类;掌握工作量规公差带的分布;掌握工作量规的设计方法。第五章表面结构及其检测了解表面粗糙度的实质及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掌握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含义及应用场合;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初步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选用方法;了解表面粗糙的测量方法。第六章几种常用标准件的互换性掌握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及其应用;掌握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的特点;初步掌握与滚动轴承配合的孔、轴的尺寸公差与技术要求的选用;掌握平键连接和矩形花键的公差与配合;掌握矩形花键连接的定心方式及理由;了解平键与花键连接采用的基准制及理由。了解普通螺纹的使用要求、主要几何参数;掌握国家标准有关普通螺纹公差等级和基本偏差的规定;初步掌握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和正确标注。第七章圆锥配合的互换性了解圆锥及其配合的主要几何参数;掌握国家标准中有关圆锥公差等级和标注的规定;了解圆锥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