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巧解平均数问题(二)巧点睛——方法和技巧本讲介绍运用“消元法”和“和差公式法”求解平均数问题的方法。此外,适当应用整体法、转化法、移补法,有助于快速解决平均数问题。巧指导——例题精讲A级竞赛初阶一、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解题【例1】七位评委给一位歌唱演员打分,平均分为9.6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分为9.55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9.7分。如果最高分和最低分都去掉,那么这位歌唱演员的平均分是多少?做一做1五位评委给一位歌唱演员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分为9.46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9.58分。,那么这位歌唱演员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多少?二、巧用“消元法”和“和差公式法”【例2】A、B、C、D四个数的平均数是84。已知A、B的平均数是72,B、C的平均数是76,B、D的平均数是80,求D是多少。做一做2已知A、B、C、D四个数的平均数是38,A、B的平均数是42,B、C、D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6,求B是多少。【例3】某次考试,甲、乙、丙、丁四个人的成绩统计如下:甲、乙、丙三人的平均成绩为94分,乙、丙、丁三人的平均成绩为92分,甲、丁两人的平均成绩是96分。问:甲得了多少分?做一做3某次考试,A、B、C、D、E五人的成绩统计如下:A、B、C、D四人的平均分为75分;A、C、D、E四人的平均分为70分;A、D、E三人的平均分为60分;B、D两人的平均分为65分。求A得了多少分?B级更上层楼三、综合运用,发散思考【例4】如下图1,在七个圆圈内各填一个数,要求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中,中间的数是两边两个数的平均数。现在已填上两个数,求x代表的数。做一做4在下图中的七个圆圈内各填一个数,要求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中,中间的数是两边两个数的平均数。现在已填上两个数,求x代表的数。【例5】小明前五次考试的总分是428分,第六次至第九次的平均分比前五次的平均分多1.4分。现在要进行第十次考试,要使后五次的平均分高于所有十次的平均分,问:小明第十次至少要考多少分?(注:每次考试的分数都是整数)做一做5今年前五个月,小明平均每月储蓄4.2元,从六月份起,小明每月储蓄6元。那么从哪个月起,小明每月的平均储蓄超过了5元?【例6】有10个数组成一个圆形,将每一个整数换成与它相邻两数的平均值,所得的结果如图所示,那么图中数e所占位置的原数是多少?做一做6五个小朋友围坐一张圆桌边,每人想好一个数并告诉他坐在两边的人,然后每人将他两边人告诉他的数的平均值报出来,报的结果如下图。报8的人想的数是。C级勇夺冠军【例7】四个自然数两两之和为如下三个数:23,32,41(有一些和是重复的),求这四个数。做一做7四个自然数两两相加的和为如下四个数:7,11,14,18。其中一些数相加的和与另外的和相同,那么这四个数的乘积是多少?巧练习——温故知新(三)A级竞赛初阶1、某班在11月底前进行了6次数学测验,12月和1月进行了4次数学测验。已知后4次测验的平均分要比前6次的平均分高7.5分,且10次测验的总平均分是88.5分,那么后4次测验的平均分是多少?2、六次数学测验平均分是a,后四次的平均分比a提高了3分,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得2分,那么后五次平均分比a(提高,降低)分。(请打钩指出“提高”还是“降低”)3、六次数学测验平均分是a,后四次的平均分比a提高了3分,第一、第二和第六这三次平均分比a降低了3.6分,那么前五次平均分比a(提高,降低)分。(请打钩指出“提高”还是“降低”)4、少年跳水大奖赛的裁判由若干人组成,每名裁判给分最高不超过10分。第一名选手跳水后得分情况是:全体裁判所给分数的平均分是9.68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则其余裁判所给分数的平均分为9.62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则其余裁判所给分数的平均分为9.71分。那么所有裁判所给分数中最少可以是分,此时共有裁判名。5、甲、乙、丙、丁四人体重各不相同,其中有两人的平均体重与另外两人的平均体重相等。甲与乙的平均体重比甲与丙的平均体重少8千克,乙与丁的平均体重比甲与丙的平均体重重,乙与丙的平均体重是49千克。求:(1)甲、乙、丙、丁四人的平均体重。(2)乙的体重。B级更上层楼6、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甲比乙重7千克,甲与乙的平均体重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