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生活现状调研报告在今年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社会保障、就业、医疗等民生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帮助弱势群体解决生活困难,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成果,这关系到社会公平体系的创建与和谐社会建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此,区物价局对区内部分低保家庭的生活消费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抽样调查,现将相关情况综述如下:一、低保家庭的基本情况此次调查主要涉及区内斜土、龙华、康健、长桥等街道的低保家庭,总体上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本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低保人员的日常生活现状。1、家庭构成及年龄结构。在这次抽样调查的低保家庭中,有一半以上的家庭里有子女在校就读,另外,还有单亲和残疾人家庭,以及因家中有人长期患重大疾病而因病致贫的家庭。在上述被调查对象中,没有适龄工作者、患重病丧失劳动能力等是造成他们难以摆脱贫困的主要原因。就年龄结构来看,低保人员中,18岁以下的占28.6%,18岁至退休年龄的人群占64.3%,占到了低保人员的绝大多数,而退休年龄以上的只占7.14%。这说明,大多数人退休以后都已进入社会统筹,可以领取退休金,有稳定的收入,能够维持日常生活,如果没有沉重的家庭负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至成为低保人员,因此,从年龄结构的角度分析,低保人群中达到退休年龄的人所占比例是比较小的。而现实生活中,最为困难的是18至退休年龄段的人,他们因为各种原因离岗、失业,没有收入,但又未到退休年龄,无法进入社会统筹,这部分人很多都只能靠领取低保金,维持最基本的温饱。如何采取有效救助措施帮助这类人走出困境,是政府应该考虑的现实问题。2、就业结构。年度,抽样调查的低保人员中,已经就业的占16.66%(根据市低保人员就业状况调查统一口径,已就业人员比例=就业人员数/被调查人员总数)与去年的4%相比提高了12.66个百分点;此外,离岗人员占16.66%,与去年的4%相比第1页共6页也提高了12.66个百分点。无业人员占50%,与2005年相比有所上升;协保人员占5.56%,略高于去年4%的比例;退休人员占11.12%,与去年56%的比例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就低保人员中就业情况看,我区已就业的人员占到被调查对象的16.66%,与上年度相比上升了12.66个百分点,而全市年的低保人员中就业人数比例为27.76%,比2005年高出10.16个百分点,单从就业比例来看,我区低保人员的就业率要低于全市,但是与2005年相比,我区06年就业比例的上升幅度则要高于全市的上升幅度,这说明我区采取的促进就业政策已显现成效,在帮助低保人群重新就业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须清楚地认识到,年区的离岗、无业人数仍在增长,这表明政府还需采取多的扶持政策,给低保家庭更多帮助。3、健康状况。健康状况是我们本次对低保家庭调研的一个重要项目,因为从很大程度上说,患有疾病是造成这类家庭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我区低保户每月平均看病3.1次,高于全市的每户每月2.58次;每次看病支出121.55元(都是使用国产药品),低于全市136.98元的平均水平。其中,患有严重疾病的占3.57%,患慢性病的占21.4%,从与全市的总体情况比较分析,我区低保人员中患大病重病的比例要比全市低6.32个百分点,而患慢性病的比例则要高出全市3.15个百分点。目前,我区已在公共医疗卫生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社区卫生补助、儿童免疫接种全覆盖、老年人医疗救助,基本上构筑起了多层次的医疗救助制度。4、参加医疗保险情况。就低保群众参加医疗保险的情况来看,我区75%的低保人员都享有社会医疗保险,大大高于2005年48%的比重,同时也高于51.33%的全市平均水平,这说明区在帮助低保人员加入医疗保险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市先进行列之中。其中,我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占总参保人数的47.6%,参加三个互助保障计划的占23.8%,参加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保险的占28.6%。社会医疗保障的实行是切实解决低保家庭普遍存在“就医难、看病贵”问题的主要途径,我区在这一民生问题上已迈出了很大的一步,使大多数低保家庭基本解第2页共6页决了看病就医的困难。5、居住环境。要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