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东裕小学苏玉琼【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随遇而安、柔弱、毫不可惜”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3、联系上下文体会“随遇而安”“伟大的工程”等语句,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通过重点的语句体会蟋蟀肯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教学过程】板块一:图片引入,激发学习兴趣【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第一自然段。2、了解作者法布尔。【流程】1、(师出示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板书:蟋蟀)生书空。它有什么本领?(唱歌,斗蛐蛐。)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2、你们知道它的家在哪里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它的住所。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齐读课题。3、别的昆虫的住处称“窝、巢”之类,为什么蟋蟀的住处称为住宅呢?从中可以看出什么?4、老师跟蟋蟀也不熟,所以今天就请了法布尔这位导游,想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出示课后资料袋内容。)5、读完之后,对我们今天的导游有些了解了吧,现在一起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吧!板块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目标】1、认识文中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流程】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2、现在我来检查导游交代我的任务,出示生字,自己读一读。3、指名读,师正音,开小火车读。4、同学们可真厉害,一下子就把这些生字记住了,现在把生字放到课文当中再读一读,边读边想:法布尔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蟋蟀的住宅?5、交流反馈,指名回答,师归纳板书:选择住址住宅特点怎样挖掘6、找一找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1——23——67——9板块三:研读选择住址段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了解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流程】1、这节课我们先来看看蟋蟀是如何选择住址的?大声朗读第2自然段,用“——”划出相关句子。2、反馈。师板书不肯随遇而安慎重3、什么是“随遇而安”?文中谁“随遇而安”?谁不肯“随遇而安”?4、你从哪里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5、从中可以看出它怎样?(勤劳、不满足)6、想想象一下,现在你就是蟋蟀,当下雨天别的昆虫都在找避雨的地方,而你却在自己舒适的家里,你会是怎样的感觉?(自豪、神气)7、齐读1、2自然段。板块四:总结作业【目标】独立完成课堂作业本习题。【流程】1、真是一群自豪、神气的蟋蟀,那么今天我们先参观到这里,明天我们继续参观“蟋蟀的住宅”。2、完成课堂作业本P13第五题的一、二小题。课后反思:《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课文中,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住宅的才能。作者在课文的开头首先点明蟋蟀的出名“不光是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首先引起了读者的兴趣。然后作者通过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了对蟋蟀2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赞许。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主要是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进而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学这篇文章,我着手让学生体会以下几点:1、文中的题目比较新奇,引用揭题来引起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联系及区别,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说说动物住处与人类住宅的不同称呼,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3、通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结合体会段中的“临时”“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之毫不可惜”等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课前预设的目标大都达到,但课后经其他老师一点评,确实感到自身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在理清课文思路这一板块中,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