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先学后教的典型个案课程学习指导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主题是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质量。就总体而言,新课程实施十年来,课堂教学改革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和实质性的进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方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的批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提高质量和减轻负担被列入国家的战略教育主题。提高课堂有效性是解决这一战略主题的不二选择。各地教育教学改革都因此把重心聚焦于课堂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核心问题。近十年来,我国中小学以有效教学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改革,这些改革的实施模式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却有个共同的特点:“先学后教”。其中,在初中阶段,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改革影响最大,这些学校改革起步早,力度大,原有基础薄弱但成效显著,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在小学阶段,福建省的“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参与面广,持续时间久,影响较大。本课程将对这四个典型个案进行述评。从实践、操作维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和解答,为一线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专业引领课程意义:1.永恒性①“吾生而有涯而知而无涯”,学校教育的基本矛盾;②有效性是学校教育的本源问题,基本特征、隐性标识;③所有的教育改革的目的都是追求有效、更加有效。2.时代性①课程改革:“课改”→“改课”;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质量和减轻负担;③有效教学: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核心问题。有效教学——先学后教的典型个案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近十年来,我国中小学以有效教学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改革,这些改革的实施模式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却有个共同的特点:“先学后教”。其中,在初中阶段,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改革影响最大,这些学校改革起步早,力度大,原有基础薄弱但成效显著,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在小学阶段福建省的“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参与面广,持续时间久,影响较大。本讲将对这四个典型个案进行述评。第一节“洋思”模式一、核心教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洋思中学的核心教学理念,它不仅是一种不同凡响的教育标语,被张贴在洋思中学的教学楼墙面上,而且也是洋思人实实在在的教育追求,在实践中不断践行着。它已经成为洋思中学品牌式的教育口号。正如一听到“做中学”,我们就知道这是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一样,一看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口号,我们就知道这是洋思中学的教育精髓所在。洋思中学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至少包含着三层含义:第一,学生固然有方方面面的个人差异,但就基本的学习内容和任务而言,每一个学生都是能学好的,都是能够达到基本的教育要求的。第二,既然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把每个学生都教好就成为教师的基本责任,教师应当面向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面向学习落后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教育要求,实现自己的潜能;第三,学校中是存在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好的基本条件和合适环境的,适当的方法总能让每一个学生学好。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中的“好”的含义。“好”作为一种教育方向和教育价值的判断,是具有主观色彩,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都有不同的理解。从洋思中学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来看,洋思中学所称的“好”,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学习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并达到一个较高的层级;二是形成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许,从中立或客观的角度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是一个准确的事实判断有着过于主观、绝对和不切实际的色彩。不过,教育工作并非仅仅是关乎事实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