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课堂管理目标:1识记:课堂管理的定义,课堂纪律的定义和类型2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群体动力的因素课堂气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分析:课堂问题的类型正确对待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一、课堂管理及其功能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一)教师的领导风格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二)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其次,班级的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别差异越大,课堂管理遇到的阻力就越大再次,班级的大小会影响交往模式最后,班级越大,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三)班级的性质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凝聚力(四)对教师的期望人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执行任务往往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第二节课堂群体的管理一、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课堂里的每个学生通过相互交往,形成各种群体。群体: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组合起来的联合体,基本特征有:群体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根据一定的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群体对个人活动起促进和阻碍作用学生群体对个体的活动是产生促进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1活动的难易2竞赛动机的激发3被他人评价的意识4注意的干扰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如:班级,小组,少先队等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三个阶段。三、群体动力的表现影响群体和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勒温。群体动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群体凝聚力: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它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二)群体规范: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从众。(三)课堂气氛教学过程的软环境,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1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纵型。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期望通过四种途径影响课堂气氛(1)接受(2)反馈(3)输入(4)输出3教师的情绪状态(四)课堂里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是1吸引与排斥2合作与竞争第三节课堂纪律的管理一课堂纪律的性质概念: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和控制。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三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一)问题行为的性质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问题行为的类型: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行为进行了分类1扰乱性的问题行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的行为2心理问题行为:退缩、神经过敏3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问题行为和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三)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和矫正1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不可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2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