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报告改善方法1。危急值的定义及项目选择(1)危急值是指一旦出现这样的检查成果,就需要将其立刻报告给临床医师,方便其立刻采用对应的治疗方法;否则将会由于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2)必须纳入卫生部所颁布的《患者安全目的》中明确规定的项目,涉及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3)除了这些项目之外,实验室还应当结合其所在医院特定来考虑.其中,小朋友医院还应将氧分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胆红素、促甲状腺素作为小朋友危急值项目.(4)各临床实验室应当结合有关文献、查阅文献、咨询临床专家并根据所在医院的实际状况,与临床医师一起选择危急值项目.2.危急值界限的设定(1)以全国性的现况调查为基础,建立危急值界限数据库,并按照统计成果制订初步的界限值;(2)根据年纪、种族、性别等人口统计学特点来设立不同亚组的界限值;(3)与临床医师讨论,特别是心内科、肾内科、血液科和消化科等科室的医师,就不同部门界限值的设立达成共识;(4)小朋友危急值界限应当比成人的界限更窄,以更加好地检测出可能的危急值;(5)周期性地评定危急值界限,根据危急值发生数及临床救治效果来调节界限值。3。危急值报告与接受制度(1)报告人员与接受人员。实验室应当和临床进行协商,指定和授权危急值接受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特别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危急值报告的知晓率,规范危急值统计.(2)回读和统计.接获危急值的人员在接获成果之后,应当完整的复述一次报告成果,并在专用的《危急值成果统计本》中统计下报告的时间、人员、项目、成果、患者姓名、就诊号和接受人员姓名。(3)定时检查危急值统计本,统计本使用完之后应保存两年;(4)报告频率。如果在某段时期内同一患者每次检查都会出现危急值的状况下,实验室可与临床协商与否设定一种报告频次,一旦达成临床预先设定的值,则不需要做危急值报告。4.其它(1)一旦发现危急值,应立刻报告给临床。实验室应将报告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2)规范分析前操作,杜绝因不规范抽血等引发的假危急值的产生。(3)主动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所开展的危急值报告制度调查,通过同行比对来客观理解本身水平,发现和解决问题.20**年患者安全目的年背景近年来,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病人自主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发WHO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医院管理领域最重视的议题之一。年患者安全国际联盟提出了患者安全将来六大行动计划。根据文献报告,发达国家医院住院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达3.5%—-16.6%,其中70%的不安全事件造成临时性失能,14%造成死亡.现在我国患者安全工作同样面临诸多的挑战,医院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造成新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WHO多次呼吁各组员国亲密关注患者安全,提出全球共同努力,开展确保患者安全的行动,并通过了成立患者安全国际联盟(WorldAllianceforPatienSafety)的决策。年9月,首届患者安全国际联盟大会在我国上海召开.会后,世界各国按照WHO的倡议,采用多个有效方法,主动开展保障患者安全活动。我国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医院的质量管理和病人安全,自年开始在全国开展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公布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对提高医院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便于各类医疗机构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通过持续改善,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实践,参考了JCAHO等文献资料和国际上开展患者安全工作的经验,选择了含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强、重点明确的项目,中国医院协会提出了《年患者安全目的》。年10月21日,中国医院协会以医协会发[]第027号文公布了《年患者安全目的》(八大目的),并同时公布了实现这些安全目的应采用的方法(二十八条方法)。我国的安全目的是在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在进一步分析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也符合现在卫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医院管理年的规定.目的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精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三查:给药治疗前查、服药注射处置时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七对:核对姓名、床号、药名、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