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天天练(九)•名篇名句默写。(6分)•(1)一去紫台连朔漠,(杜甫《咏怀古迹》)•(2)感我此言良久立,(白居易《琵琶行》)•(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5)登东皋以舒啸,(陶渊明《归去来去辞》)(6),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独留青冢向黄昏却坐促弦弦转急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一蓑烟雨任平生临清流而赋诗梧桐更兼细雨•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抚循:抚恤。•B.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适:适合•C.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故事:先例。•D.朝廷方更化立法更化:改革。答案B适:恰逢,刚好•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寡求而不争蟹六跪而二螯•B.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二者不可得兼•C.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均之二策•D.皆争出谷以佐官以勇气闻于诸侯答案A解析:(A项“而”表并列B项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放在数词后,译为“个,样”。C项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译为:这。D项连词,来;介词,凭借)•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文章第一段是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B.文章第二段记述孙莘老在勤政之余,用心搜罗古文碑刻。•C.作者认为“物必归于尽,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画龙点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D.文章第三段是议论,主要意思是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答案.D(第三段,批判孙莘老不是文段的主要意思,主要意思是表达作者要“知命”的观点)•4.把文中横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搜集从汉代以来吴兴境内的古文和前代遗存的碑刻来充实墨妙亭。(2)又把那些遗留在荒山野草中字迹尚存的残破碑刻,汇集到墨妙亭中。(3)这个亭子是否该建造,不值得争辩,但其中的道理是不能不辨析的。•5、下面句中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余秋雨在各个领域都能干得风生水起,随着上海徐家汇本月23日完成发行申购,作为徐家汇•第十大股东,他身价暴增,已经成为“准亿万富翁”。•B.中国的汽车市场那么大,不是哪一家可以独吞的,各个厂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得到自己的份额,各取所需,各得其所。•C.卫生筷其实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浸泡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近日长沙市警方和工商、卫生等部门上下其手,一举摧毁了多个制脏窝点。•D.这本指导写影评的书,文字明白晓畅、深入浅出,读者如能循序渐进,一定会登堂入室,写出有质量的影评文章。答案.C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含贬义。•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宁浩虽然曾表示“抖鸡贼”的时代已经过去,他希望以情动人,让观众哭出来,但《黄金大劫案》仍然显示了他娴熟的搞笑能力。•B.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是我国高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体现。•C.首届湄公河峰会将于泰国著名旅游胜地华欣举行。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四个成员国将有高层与会。作为观察员国的中国和缅甸已派了代表出席。•D3G手机的问世,无疑将会掀起一场手机电视的收看浪潮。你可以在闲暇时观看你喜欢的连续剧,可以了解最及时的新闻动态,极大地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社会文明。答案B(A语序不当,“虽然”放在主语“宁浩”之前;C前面说“峰会将要举行”,后面说“中国派了代表出席”,时态矛盾.D.“加速”缺宾语,可改为“加速社会文明的进程”。)•7.下面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一首五言律诗,填入划横线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