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专题十五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1.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可以细分成单一景物、组合的场景和主体的人物三种形象,其中的景物又可分为纯自然的客观景物和承载着文化意蕴的特殊景物。纯自然的客观景物多属于作品中临时描写的景物,不具备固定的意蕴;承载着文化意蕴的特殊景物却不受临场的限制,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文化意蕴。2.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高考鉴赏意象的题型屡屡出现,如果熟悉一些意象,对鉴赏诗歌大有好处。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1.人物形象的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长安壁主人张谓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在这首古诗中,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长安主人的形象?【参考答案】①诗歌塑造了一金钱至上的市侩主义者——长安壁主人。②他交往的前提只有黄金,没有真情;即使是答应别人,如果没有黄金的回报,也只是虚假的相许;他冷酷无情待朋友如同路人。【解题指津】鉴赏人物形象要从全诗入手,把握诗歌中所描写的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心理活动的内容,从中归纳形象的特点,提炼出形象的意义。回答形象鉴赏类题型的一般思路是,问什么形象,就答什么形象,答案的组织形式为定语+形象。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2.景物形象的鉴赏阅读曾巩的诗歌《西楼》回答下列问题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①,卧看千山急雨来。【注】①: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解题指津】鉴赏诗歌的景物特点一般要按照“概括景象(意境)特点——描摹诗歌图景——剖析作者思想”的思路回答。如上题回答就要分三步:第一步,概括本诗景象,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描绘;第三步,从景象描写中提炼诗人抒发的情感,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3.组合形象的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情景交融的意境。(3分)【参考答案一】①“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②“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③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参考答案二】①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落,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孤独寂寞;②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意象相对,虚实结合。③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解题指津】要分析诗歌的组合意境,必须整体把握诗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再结合诗句,展开解证。第一步:要明确作者借“片云、孤月、落日、秋风”这些常见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心中的何种情感,是一种情感,还是两种对称的情感。根据作品中“一腐儒、心犹壮”等词的具体含义可推知诗人形象特点是:年老多病却心忧社稷,忠心报国却愤激不平。第二步:就是结合题干要求思考情与景的结合问题。也就是作品中何处用了何种技巧表达了这种形象特点的哪一个层面的意思。将云、月的皎洁特点与作者的忠心对应,将云、月的孤单形象与作者的孤寂处境对应;将“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