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的前半生作为南唐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绪。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首词也是李煜的绝笔词。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众里寻“它”千百度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春花秋月实小楼“物是”东风(自然永恒)明月景往事虚故国“人非”雕栏玉砌(人生无常)朱颜一江春水情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东风”表示季节更替,而“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在一点一滴流逝,复国的希望也在一点点地破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全词的“诗眼”是什么?是“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是地位(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请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繁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暗恨”变为“明愁”,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特殊记忆比喻对比发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花秋月与往事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特点起伏跌宕的笔法抽象感情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