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塘峡西起奉节县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长八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以“雄”著称。西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名“夔门”,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左边的名为赤甲山,右边的名为白盐山,不管天气如何,总是迂出一层层或明或暗的银辉。长江辟此一门,浩荡东泻,两岸悬崖峭壁如同刀削斧砍,山高峡窄,仰视碧空,云天一线,峡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处不足五十公尺,波涛汹涌,奔腾呼啸,令人惊心动魄。瞿塘峡虽短,却能“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古人形容瞿塘峡“案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沿江可见古栈道遗址、风箱峡古代悬棺、分壁墙、凤凰饮泉、倒吊和尚等奇观,其中分壁墙上布满了历代碑刻,十分可观。巫峡以“秀”著称,是三峡最精彩之段,位于重庆巫山和湖北巴东两县境内,西起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迄巴东县官渡口,绵延四十余公里。巫峡沿岸青山连绵,奇峰突兀,怪石嶙峋,群峰如屏,江河曲折,幽深秀丽。金盔银甲峡和铁棺峡的峡谷幽深曲折,由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成。巫山十二峰,高出江面千米。千姿百态,群峰竞秀,云雾缭绕,姿态万千。北岸六峰依次为登龙、圣泉、朝云、望霞、松峦、集仙;南岸六峰依次为飞凤、翠屏、聚鹤、净坛、起云、上升。但仅飞凤、翠屏、聚鹤三峰能在江中见到的。其中望霞峰(又称神女峰),最为俏丽。(如欲游览,须从飞凤峰附近的青石溪溯流而上,到兰厂登岸,才可领略三岸的雄姿。)区内有不少古址,如巨剪插天的孔明碑又名剪刀峰,峰下有白色岩壁,上刻“重崖叠嶂巫峡”大字,相传为诸葛亮所书,此外还有一些题刻,饱受风雨侵蚀,字迹模糊。出瞿塘峡就进入25公里长的大宁河宽谷,大宁河发源于大巴山区,是三峡地区的一条大支流,大宁河风光幽静秀丽以峰秀、景幽、滩险、石美为特色,人称“小三峡”。大宁河小三峡是龙门峡、铁棺峡和滴翠峡的同称,龙门峡是“小三峡”的第一个峡谷,长约3公里,峡谷犹如瞿塘峡的“夔门”,故有“小夔门”之称。峡谷内两岸峰峦耸立,绝壁摩天,河东岩壁上有一清泉流入河中,人称“龙门泉”;河西绝壁上可见古栈道遗迹;出了龙门峡,滩险流急,这就是著名的险滩“银窝滩”;过滩即进入铁棺峡,峡长约长10公里,两岸怪石嶙峋,形成一组组天然雕塑,妙趣横生;沿岸可见龙进、虎出、马归山等景点,在河东岸离水面四五米高的绝壁石缝中还有一具黑色悬棺,据考乃战国时期巴人的悬棺,俗称“铁棺材”,峡名也由此而来;继续向前就是小三峡中最长、最迷人的滴翠峡,峡长约20公里,峡中钟乳石遍布,石石滴水,处处苍翠,游峡可以欣赏到“赤壁摩天”、“红屏翠莲”、“关门岩”等奇景。葛洲坝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出口——南津关以下2300米处,大坝北抵江北镇镜仙,南接江南狮子包,雄伟高大,气势非凡。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综合利用长江水利资源的工程,建成于1988年,具有发电、航运、池洪、灌溉等综合效益。大坝的兴建,使水库水位增高20多米,向上游回水100多公里,形成一个蓄水巨大的人造湖,同时也有效地改善了三峡航道的险情,使货运量由400万吨左右猛增到5000万吨以上。为保证建坝后的顺利通航,大坝建有三座大型船闸,其中二号船闸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巨型船闸之一。为防止泥沙淤积和在特大洪水时池洪,大坝还建造了两座冲沙闸及池洪闸。西陵峡西起姊归县香溪口,东止宜昌市南津关,全长约76公里,是三峡中最长的峡谷,以“险”著称。整个峡区由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组成,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峡中险峰夹江壁立,峻岭悬崖横空,银瀑飞泻,水势湍急。自西向东依次是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四个峡区,以及青滩、泄滩、崆岭滩、腰叉河等险滩。沿途有黄陵庙、三游洞、陆游泉等古迹.小小三峡位于宁河滴翠峡支流马渡河畔,全长5公里,风景绮丽,水道狭窄,山势奇峻,峡谷幽深,山岩上钟乳石倒悬,千姿百态,原始古朴,置身其间,如入仙境。游览小小三峡时,因马渡河水浅流急滩多,机动船不能驶入。所以,上水游览时,游人都是乘坐无动力的柳叶形小木船,纤拉杆撑,擦着河底卵石迎着激浪前行的。乘橡皮艇漂流,是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