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语文第三章现代文阅读第二节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高考总复习·语文考纲解读高考总复习·语文考纲点击《考试大纲》要求: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具体包括以下八项要求:(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C级。(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C级。(3)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级。(4)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D级。(5)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D级。(6)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F级。(7)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F级。(8)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F级。高考总复习·语文命题趋势文学作品阅读侧重于对理解并归纳内容、理解并解释重要句子、鉴赏艺术形式和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以对散文的考查为主。2009年全国18套试卷中的文学作品阅读,12套试卷考了散文阅读,6套考了小说。所考的12篇散文均为我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其中当代11篇)。6篇小说中,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4篇,外国作品2篇。可见在高考文学类阅读的考查中,以对我国现当代作品的考查为主。文学作品阅读历年都是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卷的主体内容之一,分值高。进入新课标高考后,文学作品阅读作为选考内容,分值依然很高,命题材料多以散文、小说为主。今后几年新课标省市高考试卷文学类阅读中散文阅读仍将占多数,取材仍会是我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高考总复习·语文考点整合高考总复习·语文散文阅读广义的散文指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有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题,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2007年高考全国18套试卷有17套涉及散文阅读,2008年有16套涉及散文阅读,2009年高考有12套试卷涉及散文阅读,分值在15~25分。广东卷近三年文学类阅读有两年考查了散文,2007年是散文《泥泞》,2009年是散文《耕作的诗人》,均为15分。高考总复习·语文散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篇幅短小、体裁多样、形式灵活、文情并茂。有以下几个特点:1.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2.思想精警,诗意盎然散文多是真情实感的产物,那些优秀的篇章,都有思想火花的闪耀,表现着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与精辟见解。高考总复习·语文3.短小精悍,自由灵活有人称散文是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就是因为它具有篇章短小精悍、形式灵活自由的特点。散文表达方式灵活自如,不局限于某一种表达方法,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呐喊、怒吼、抨击、赞颂、幽默、讽刺、高歌、浅唱、漫谈、絮语、嘻笑怒骂、妙语解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其次,散文可以自由、灵活地用各种体裁来写,赋铭、速写、游记、书信、日记、序跋、偶感、随笔、回忆录、读后感……4.形散神收,博而不杂“形散神不散”。散文必须“散”,必须“博”,也就是说从表面、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行文时断时续,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迸发,时而侃侃议论,既有天文地理,又有伦理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