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1.品读诗歌,通过揣摩语言走进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掌握诗歌意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的能力。2.辩证分析曹操之“忧”,体会其中折射出的人格魅力和博大情怀。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体会诗歌运用恰当语言传达情感的艺术。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历史是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千年烟尘后,历史人物的模样难免模糊。现在,请你谈谈,你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物?•“太祖运筹演谋……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唐太宗•“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历史上曹操究竟是怎样的形象?看诗歌——《短歌行》看诗歌——《短歌行》•时代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短歌行(其一)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ìjīnwèimòduōqìzābǔ一、初读诗歌,心灵与心灵沟通——诵其诗,通其意探究一:引用《诗经》诗句“青青子矜,悠悠我心”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作用。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文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语出《诗经•小雅》,探究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意象有何深意。阅读诗歌就是在和诗人作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二、再读诗歌,情感与情感交流——诵其诗,品其味细细品味,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感情?1.“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2.“呦呦鹿鸣”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乌鹊南飞”5.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英国诗人布莱克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阅读诗歌是读者和诗人情感与情感的交流。三、细析诗歌,思想与思想碰撞——品其诗,析其义问题:诗歌的主基调是“忧”,如何理解这个“忧”字呢?有人说这种“忧”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你觉得呢?忧的内容:人生短暂、大业未成、贤才难得第一层“忧”: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担忧是消极的吗?欣赏诗歌也是读者与诗人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三、细析诗歌,思想与思想碰撞——品其诗,析其义曹操对生命的思考:1.造化之陶物(造物),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曹操《精列》。2.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曹操《龟虽寿》。3.不戚年往,忧世不治。——曹操《秋胡行(其二)》曹操的理想蓝图吏不呼门,民无所争讼,仓谷满盈,班白不负戴,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曹操《对酒》第二层“忧”:大业未成之忧。第三层“忧”:“贤才难遇”之忧。四、深入诗歌,生命与生命相遇——诵其诗,悟其道欣赏一首诗歌,在这里读者和诗人一起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旅行,在诗歌的原野上,相会、相知、彼此欣赏、交融,一起去体验生命的跃动,共同去探究生命的意义。问题:如果你是贤才,这首诗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句?为什么?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