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文学的骄子——高考专题复习之诗词鉴赏一、考点知识回顾◆◆形象◆技巧◆主题(思想情感)语言语言语言风格炼字答题思路:先分析技巧,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技巧修辞(动词)、叠字、色彩形容词、形容词活用,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分析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增强韵律感、增强色彩感和画面感以渲染气氛等技巧修辞:表达方式白描工笔正侧面描写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记叙议论(尾句)描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典抒情其他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双关、互文以乐景写哀情、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烘托渲染、以小见大、比兴、想象联想等。补充说明: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并加以对照比较,以便说明一定道理的修辞格,对比又叫对照。衬托则是用描绘与其相类的其他事物,从旁陪衬、烘托被描写的事物的修辞格。二.辨析下列诗句运用的技巧1.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对比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托物言志3.众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拟人、以动衬静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5.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比兴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虚实结合7.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漫天风雨下西楼。以乐景写哀情8.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以小见大三.综合训练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分析诗中前两句写景在全诗中的作用。答:本诗前两句以江碧衬鸟白,以山青衬花红,用“碧”“白”“青”“燃”四字勾画出了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但结合三四句,可知诗人面对此景却无丝毫的兴致。所以,这两句是以乐景写哀情,更见诗人内心的羁旅之愁。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注:①竹坞:竹林环抱荫蔽的船坞。②水槛: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试结合作者的感情体会本首诗歌的艺术特点。答:本诗表现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句写竹坞、水槛,环境清幽,诗人倍感孤独,引发思念友人之情。阴霾欲雨、四望迷蒙的天色,雨打残荷的声韵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也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试通过此诗的表现手法,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此诗运用了对比手法,用前两句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的画眉与后两句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鲜明对比。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的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注:鹿柴是辋川的地名。①诗中哪两句景色描写是以动写静?试做一下简要分析。②整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以三四句为例进行分析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以动写静。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再写山间偶尔传来几声人语,人语过后,更加突出了山谷的空寂。答:这首诗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前两句是以动衬静,三、四句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深林”无疑是幽暗的,这两句却特意用小片的光亮和无边的幽暗来构成强烈对比,从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被贬郎州时。②排云:冲天。①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②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为什么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答:表现了他乐观豁达的心境。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作对比。答:借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有人评析这首诗是无一句直接写雪又无一句不是写雪,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侧面描写。“衾枕冷”是因为下雪夜冷,“窗户明”也是因雪所致,“折竹声”写夜雪之大,压断了竹枝。全诗从触觉、视觉、听觉多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