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初探浙江湖州市实验幼儿园朱静怡我所说的绘本就是指国外引进的儿童图书。正如彭懿老师所说,绘本是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故事,是图文合奏,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种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一、我对绘本特点的认知。我把绘本和我们的图书进行了粗粗的对比,发现绘本结构完整,除有封面封底外还有环衬、扉页。环衬和扉页上都有引起儿童对图书内容进行猜测的机会。它的色彩和图示给人以美感。如,《胆小的老鼠》前环衬就是在淡绿的底色上显露一只深绿的猫影,后环衬上有几只活蹦乱跳的老鼠影子和半只挣扎的猫影,这些马上就能吸引儿童的眼球,引起儿童的好奇。又如,《谁吃了我的粥》的环衬是各种形状的树叶,与小熊居住的环境相吻合。扉页上不仅仅是书名等文字,更有书中角色的可爱动态,这些不仅能吸引孩子,还能吸引我们老师。从中可以看到,绘本首先是以图画的美感抓住了读者的阅读心理。绘本正文是以一个个色彩丰富、动态鲜活的画面来组成,文字不多,简洁明了,有的甚至是无字书,给儿童想象的空间,符合幼儿阅读的特点。幼儿阅读是从图示观察入手的,他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先和图示进行对应、碰撞,产生共鸣,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画面,所以能常常看到幼儿拿着图书指指点点,自言自语。二、绘本与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关系。在新《纲要》中,语言教育领域就有“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这一目标。据最近出版的《幼儿园语言教育》(周兢、余珍有著)早期阅读大班段教育目标中提到,“能与同伴合作制作图画书,进一步了解图画书的构成;知道图画书中的图画与文字对应的关系,开始有兴趣阅读图画书中简单的文字”。我们园本课程——《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语言领域里也早就确立了与早期阅读相关的目标,其中就有①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表现,②理解图画与口语表达的转换关系、口语与文字的转换关系。为此,我们认为绘本能直接为我们的教育目标服务,尤其是更能为第二条教育目标服务。因为,第二条目标下的大班要求中有:①能主动看书,会按书的页码迅速翻取需要的书页,能看图自编一段话,也能按图示编讲故事;②知道书页上的文字是用于表达图画上的主要意思,会跟随老师的朗读学习指认汉字,了解文字有简单、明白、正确的意义;③学习自己收集图书、管理图书,与同伴互相借阅图书,学会自制图书(文字请成人帮助记录)”。所以,我们于上世纪90年代初就把儿童刊物——《智力世界》、《看图说话》引进大班的语言教学中,直至今天。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利用儿童刊物内容的综合性、多样性、新颖性特征组织教学,并能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学科手段使用刊物,建立了相关的使用程序,积累了组织教学活动的经验,使它成了大班语言教学的主旋律,给予儿童用书和自主阅读的机会和方法。我们一直坚持人手一册,它既是学具,又是教具,保证幼儿仔细阅读,也减轻了教师为语言活动制作教具的负担。绘本与《智力世界》、《看图说话》等之类的刊物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表述的是一个故事,内容相对集中,图示大,画面多,画面与画面之间联系紧密,儿童容易在观察画面中据角色的行为判断和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能激起幼儿编讲故事的欲望。我们主张儿童的学习应以促进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学习中应给以幼儿思维的机会,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大班儿童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体验学习中的快乐。基于上述理由,我认为:绘本学习是儿童刊物学习的一种内容和方式,刊物学习是早期阅读的一种内容和方式,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一种内容和方式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层层补充。三、绘本使用的策略阅读绘本的主体是幼儿,所以,我们对绘本教育的策略研究应立足于对幼儿的研究。前面已说过,幼儿的学习与其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幼儿阅读从观察、理解画面入手,以口语表述为主要形式。由于我们主张幼儿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领为辅;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获取阅读方法为主,幼儿认读文字和感悟文字意义为辅,所以,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早期阅读不等于早期识字,在绘本教学中,同样既不主张简单地认读文字,讲读故事,也不阻拦幼儿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