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知能整合考点直击跟进训练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语文《考试说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创造出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具体可感的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既包含社会客观因素,也包含着作者认识生活的主要因素。在每个形象中,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思想和感情、观点和态度。因此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成为高考热点之一。本单元所选的诗歌风格、思想内容丰富多样,渗透着作者不同的观点态度。我们不妨借此分析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先来看课内相关知识:考点直击跟进训练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以纵览古今、明察世事的超脱姿态,表示了轻视权贵的坚定情志《蜀道难》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形势,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诗末针对时局抒发感慨,寄寓着诗人的隐忧与关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通过对在谢朓楼与李云饯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抑郁难平的愁苦心情,也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兵车行》诗人饱含深情地叙事,字字句句都流露出诗人的深情,鲜明而强烈地显示了诗人对穷兵黩武政策的谴责和抨击,表现了对人民群众的深深同情和关切《登岳阳楼》描绘了登岳阳楼所看到的阔大磅礴的景象,联想到个人、国家的情势,由个人推及国家,胸中装着黎民社稷,反映了诗人无比宽广的襟怀考点直击跟进训练《登高》通过对秋景图悲凉之气的描绘,反映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旅夜书怀》诗人描写了孤舟月夜、大江阔野中,对仕途绝望、生活无着、孤独漂泊的凄凉感受《琵琶行》作品借叙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诗人遭受贬谪的抑郁凄苦之情《登幽州台歌》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怀考点直击跟进训练续表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终南山》通过幽美的画面,展示了意境的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欣赏、喜爱、留恋和神往《燕歌行》热烈地颂扬了士兵们的英勇爱国精神,同时强烈地抨击了将领们享乐腐败和视士兵生命为儿戏的轻敌冒进《石头城》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不融合着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李凭箜篌引》诗人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写出了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锦瑟》从不同角度抒写自己人生道路中的坎坷曲折和由此产生的哀怨感伤,痛惜华年流逝而抱负成空,反映出诗人在当时社会的重重压抑下不能舒展的痛苦情怀和横遭埋没的悲剧命运考点直击跟进训练那么如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呢?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审标题,搜取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以传神,诗歌题目常常能传递出很多信息。如晏几道的《思远人》,题目“思远人”,意为思念远行的人。联系诗句,就知道本首词是写思念远行之人的,为全面理解内容找到了突破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代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明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幽:深远、僻静、隐蔽的,不公开的。这些都能帮助我们答题。考点直击跟进训练2.知背景,揣摩意图。诗言志,词缘情。诗歌的背景往往是理解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一条捷径。诗歌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在怎样的背景下写息息相关。即便是同一个作者,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写的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也可能不一样。了解诗歌的背景一是靠平时学习积累,二靠临场发挥。有时,诗歌的背景信息往往在诗歌的标题中、诗句中和注释中。准确获取诗歌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不可或缺的。考点直击跟进训练3.抓整体,理解内容。(1)抓关键词。古人作诗填词,很讲究选词炼字,可以说流传至今的名家名篇,每一首诗歌都是字斟句酌。有些古诗,诗人往往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感情取向,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感情的基调。如晁补之的《吴松道中二首(其二)》中“孤舟”一词,可推知作者的漂泊、思乡、孤寂之情。李白的《春夜洛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