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晚上》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学会一个笔画“卧钩”。了解“心”的字理演变过程。2、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和优美的语句。3、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甜蜜,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二)教学重难点:1、识字与写字。2、朗读课文(三)资源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课题:1、问学生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日?并让学生谈一谈,以往的中秋节的晚上全家会做些什么事情?从而引出课题。2、学习课题中的2个生字。(1)用猜字谜法识“中”字(一张口。打一字。)(2)拼读“节”字,理解本课“节”是“节日”的“节”。二、内容研讨。(一)初读课文,感悟课文主要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2、小组内练习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3、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4、这是我们接触的第一篇短文,介绍自然段。让学生标画自然段。(二)随文识字,并进行朗读训练。1、边读边数课文有几句话?拼读“们”字,理解“我们”是指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人。要注意指导“们”在这时读轻声。2、一起读课文第一句,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我们一家人在中秋节这天晚上从在院子里看月亮)仿照这句话说几句话。天上的月亮什么样?妈妈端来的月饼什么样?读课文的二、三句。学生读,教师示范,你能听出小作者对月亮、月饼有什么感情?(喜爱的感情)试着读一读句子?学习“又”字。练习用“又……又……”说话。学习“饼”字和“甜”字。3、“我”和“弟弟”在看到月亮的时候分别说了一句话,找出这两个感叹句,读教学“个”字:猜字谜识字:“一人”(打一字)学习“弟”“也”字。教学“也”方法:去偏旁识字。“他”字去掉“亻”就是“也”。也可以用数笔画方法识字,教师先板书,学生边观察边书空。4、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体会为什么家里的每个人心理都那么甜蜜。学习“每”“心”和“么”字。猜字谜识字:“半口锅,炒了三颗豆,锅外有两颗,锅里有一颗。”出示“心”字的字理演变图,结合图认字、记字。教“心”的写法。5、想一想:“为什么”每个人的心里都那么甜蜜”?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体会美好的生活给温馨的家庭带来的幸福感受。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1)轻声——“晚上”“我们”“月亮”“天上”“看着”“吃着”“那么”。(2)感叹句——月饼就像天上的月亮!天上的月亮也是个大月饼。(3)重音——又大又圆;又香又甜。板书设计月亮:又大又圆心里甜蜜月饼:又香又甜三、实效评价:调查反映中秋节的有关资料?[教学反思]本课是学生入学以来接触的第一篇短文,和以往不同,本课重点是随文识字,而且要对文章有初步认知。1.对自然段的认识其实从学生开始学习阅读时,接触最多的就是段落。由于本课是新单元的第一课,与第五单元的诗歌教学相比,识字的载体换成了文字更多,内容更具体丰富的文章,所以有必要让学生从明确文章段落的结构和组成入手,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或全段内容。运用标点(。?!:“”)认识一句完整的话,能正确分辨一段中有几句话组成。2.初步认识“比喻”,并学会运用本课中有两处比喻出现:“月饼就像天上的月亮”、“天上的月亮也是个大月饼”。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乃至学会运用,达到训练的目的。例如:学生有的说:“弯弯的月亮就像一个大香蕉。”“我们的祖国就像花园一样美。”等等。3.抓住文章第一句话进行说话训练。“中秋节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花园里看月亮。”时间:中秋节的晚上,地点:在花园,人物:我们一家人在做什么:看月亮。这是一句典型的句式,抓住这个句子,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习作训练起到了作用。4、又又结构词语的积累运用开学初,我们学习了AABB式的词语,本课出现了“又大又圆、又香又甜”,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新结构的词语,明确“又又”的特点。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又高又大(大象)、又细又长(绳子)、又香又脆(饼干)、又大又甜(西瓜)。低年级还应以识字为主,所以本节课对以往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1)加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