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了解知识领域创新,是诗歌艺术的生命。诗歌的发展自有其内在规律,唐诗在我国诗歌史上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唐诗既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学习的范本,又因其难以逾越的高度而给后来者造成巨大的创作压力——唐诗之后,再无唐诗。正当诗人们“绝望”之际,一种新的诗体正在民间这块沃土上悄然孕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她发芽抽枝,展苞初放。在晚唐五代这个乱世,以温、韦、冯、李四家为主的词创作,呈现出思想内容上的日趋丰富和艺术风格上的多姿多彩,从各个方面为宋词的全盛奠定了牢固的根基。学习本单元,要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艺术风格,还要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明确课节重点课序题目作者学习目标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①分析重要词语对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②鉴赏本词主要的艺术手法。2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①体会词人所描绘的江南美景。②赏析本词独特的抒情方式。3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①体会蕴藏其中的无尽的愁思。②分析本词的抒情方式。4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①体会词中浓重的沉哀之情。②赏析本词融情于景的写法。5乌夜啼(桃花谢了春红)李煜①赏析本词的意境。②赏析词人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惆怅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6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①体会词人亡国后的凄凉心境。②赏析词人虚实对比的手法。掌握学习方法1.充分了解探究词人的生平、思想,尽量利用各种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理解词人的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懂得不同时代的词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文体风格和创作思想,同一时代的不同词人也会因为思想观念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情感,而同一词人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作品也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甚至同一词人同一年创作的作品也会因具体生活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情感。2.在理解鉴赏诗词时,把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融入其中,推测词人的本意,从而理解诗词的内容和主旨,有时甚至能发现词人本意之外的意趣。3.理解诗词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以此作为把握作品主旨、作者情感的突破口。既要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理解其中常用词语包含相关性、暗示性的特定含义,进一步探究和发掘诗句内涵,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背景助读知识梳理《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的《菩萨蛮》描写的是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以及孤独苦闷的心情。《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广明元年(880)韦庄在长安应举。同年,黄巢攻占长安,韦庄身陷兵火,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春,韦庄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十年之久。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写了五首《菩萨蛮》。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首。韦庄的《菩萨蛮》词,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有次第的一组作品。背景助读知识梳理《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担任南唐中主宰相时,南唐小朝廷内忧外患,词人时时有一种末世的情绪。这种情绪给读者带来多方面的启发与联想。背景助读知识梳理相关链接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有《浣花集》。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韦庄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在风格上,温词秾丽,韦词清新。韦庄的《菩萨蛮》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词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背景助读知识梳理冯延巳(903—960),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冯延巳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流传下来最多的词人。其词多写离情别恨,感情委婉深沉,语言清新,使婉约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有《阳春集》。冯延巳词渗透着一种时间意识和生命忧患意识。他在词中时常感叹人生短暂、生命有限、时光易逝。《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字眼是“闲情”二字。背景助读知识梳理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鬓.云bìn罗襦.rú青芜.wú鹧鸪..zhèɡū垆.边lú皓.腕hào度度.香腮dù弄弄.妆nònɡ揣度.duó里弄.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