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文言文阅读第一课时(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势倾群臣而下不忌爽籁发而清风生B.孔明移军且至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不觉其言之发也翳桑之饿人也D.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命题角度Ⅱ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揭秘揭秘命命题题揭秘揭秘命命题题解析:B。且,两句均表示“将要”的意思。A项,第一句的“而”字放在前半陈述后半否定之间,“转折”标志;第二句的“而”字放在相同结构的两个半句之间,“顺承”标志。C项,第一句的“也”字放在陈述一件事情的句子末尾,“语意结束”标志;第二句的“也”字放在什么样的人的末尾,“判断”标志。D项,第一句的“之”是助词,起提宾作用,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句的“之”是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指代“王天下”这种情况。揭秘揭秘命命题题2.(原创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与“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D.乃使人复葺南阁子也揭秘揭秘命命题题解析:B。例句与B项中的“乃”都表示“却、竟然”的意思。A项,表肯定,是。C项,副词,“只”的意思。D项,副词,“就”的意思。揭秘揭秘命命题题3.(原创题)下列句子中不能补出“于”的一项是()A.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B.亮不敢据渭水C.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D.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揭秘揭秘命命题题解析:A。从句意看,B、C、D三项依次可以加“于”,亮不敢据(于)渭水;委身(于)偏方,特霸者之臣尔;雍容(于)草庐,三顾后起。命题角度Ⅲ考查对文言文的翻译揭秘揭秘命命题题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秘揭秘命命题题答:(1)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2)皇帝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遣中使赵成宣召熊鼎。命题角度Ⅳ考查分析综合能力揭秘揭秘命命题题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①公戒而舍之②公禁之,民不敢犯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揭秘揭秘命命题题解析:D。“严而不残”是就陈公弼的仁慈而言的,是言其“威严而不残忍”,是他“恩威并施”的做法。②句言其禁巫之事,不能体现“严而不残”;③句从侧面言其治军之事,亦不能体现“严而不残”;⑤句言说的是“虎翼军士”,而非陈公弼。揭秘揭秘命命题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B.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揭秘揭秘命命题题解析:C。“安排他到鄂州做官”,这并非陈公弼所做之事,他只是“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所以朝廷才“诏复以正民为鄂州”。揭秘揭秘命命题题(2011·北京)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命题角度Ⅴ文言断句揭秘揭秘命命题题【参考译文】我私下里认为古代圣哲教人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