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成功的教学设计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谢筱瑛老师的《全神贯注》教学设计正好做到这点。在教学之前,谢老师已经结合四年级学生学情和知识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四年级是学生从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关键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体现在她的教学设计中巧妙地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通过步步深入让学生更快地入情入境,根据学生的理解去填补文字空间,去体味文字背后的东西。同时也针对四年级学生知识面的局限,虽然接触不少写人的文章,但对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还不能熟练掌握。谢老师在设计中预设学生可以通过体会课文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传神描写的品读,掌握一种描写方法,使得谢老师的设计极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谢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亮点很多,我认为以下亮点比较突出。首先谢老师充分体现注重以学生为本这一点。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应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在谢老师的设计中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感悟一步一步地研读课文。先是读得正确、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感知课文,进而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进入课文情境,读出形象、读出意境、读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感受到罗丹的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和精益求精的责任感。日常课堂中不少老师为了更好控制课堂,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就直接作出结论,甚至“自问自答”,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谢老师的教学能在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虽然正如谢老师所言,学生完全有能力达到这样的水平,尽管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还比较简单,但这已经是很珍贵的,这就是能力的培养。谢老师教学设计的另一亮点是对于教学的重点把握到位。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语言神态表现任务品质的方法。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汇报重点句子的感受,师生合作学习,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学生情不自禁地为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激情而折服,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又更加深刻。至此老师的教学目标也达到了,不仅仅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还用心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意思,同时也就掌握了一种重要的描写方法。能力的培养非朝夕可成就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如果教师能一堂课一堂课地去渗透,学生才会在言语实践中逐步地提高语文素养。在课堂结束之后,谢老师针对自己的设计进行的反思也是十分真实感人的,特别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用心,以学生的实际和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设计,以生为本。同时也针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作出了反思,足见教无定法,唯有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学起源于思,思起源疑。如果教师每节课都能如谢老师一样对课堂及自身进行优缺点的反思,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长此以往对于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有着极大作用。以上是对谢老师的教学设计作出的评价,d组推荐谢老师的《全神贯注》为我们组的优秀课例。篇二:《全神贯注》评课稿听《全神贯注》有感听了黄露珊老师执教的《全神贯注》一课,受益匪浅。黄老师以学生为基点,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研读课文,先是读得正确、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感知课文,进而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进去课文意境,读出形象、读出意境、读出的人物内心活动,从而感受到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和精益求精的责任感,架构了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四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黄老师在学生通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用上“全神贯注”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在学生概括内容的基础上自己进行范说,这样不但照顾到基础差的孩子,更能规范孩子们概括课文时语言的组织,在方法上进行了有效的指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黄老师特别重视课文补白: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重点写了罗丹的动作、神态,没有很多语言和心理描写,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同样这也是学生的疑点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或突破点,读中想象,揣摩体味,让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去猜一猜罗丹的想法。在教学“他像喝醉了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