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知能整合考点直击跟进训练如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所谓“常见文言虚词” , 具体指的是《考试说明》明确列出的 18 个文言虚词 :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所谓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 是指在阅读材料时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文言虚词并能加以解释 , 而不是凭空地去历数常见文言虚词的各种用法。考点直击跟进训练本单元出现了不少常考的虚词 , 举例如下 : 虚词 典 例 分 析 之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代词,这件事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动词,到 ③鲜卑、羌虏,我之仇雠(《淝水之战》) 助词,的 ④栖之梁木上(《崔杼弑其君》) 代词,它 以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介词,把 ②桓冲深以根本为忧(《淝水之战》) 介词,为 ③处贱无以拒也(《段太尉逸事状》) 介词,用来 ④欲弑公以说于晋(《崔杼弑其君》) 连词,来 而 ①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宴》) 连词,表修饰 ②今陛下信而用之(《淝水之战》) 连词,表递进 ③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段太尉逸事状》) 连词,表转折 ④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崔杼弑其君》) 连词,表并列 考点直击跟进训练那么我们怎么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呢 ? 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处理 :1. 分清虚实。文言中的“虚词”与今天所说虚词的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文言虚词多由实词转化或借用而来 , 因此有的词既可作实词 , 也可作虚词 ,阅读时应加以辨别。如“适” , 在“贫贱有此女 , 始适还家门”中 ,作动词 , 出嫁 ; 在“余自齐安身行适临汝”中 , 作动词 , 往、到 ; 而在“适大病 , 不解行”中 , 作副词 , 译为“恰好”。2. 辨明用法。所谓辨明用法 , 就是根据上下文从多种用法中认定其属何种用法。如“执手相看泪眼”中的“相” , 表示互相 , 而在“当以《晋书》相付”中的“相”作代词用 ,“ 相付”即“付之”。又如“见” , 在“君既若见录”中 , 是前置代词 ,“ 见录”就是记住我 ; 在“徒见欺”中 , 则表示被动 ,“ 见欺” , 即被欺。考点直击跟进训练3. 分辨古今。有些虚词 , 古今用法是不同的 , 应注意辨别 , 如“所以” , 今天是表示结果的连词 , 而在古代却用法多样 , 如在“师者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 , 表示“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