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活动的空间,给孩子一个展示的舞台——《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 46~49 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2.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探究的积极性、合作的主动性。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培养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教学设计一、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师: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师:买东西要用什么付款呀?在我们生活当中,经常要用到钱,你看:kejian 出示购物和乘车主题图。师: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师: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二、识别人民币1.认一认,感知人民币的种类繁多课件出示全套人民币。师:瞧,我们国家的人民币有这么多呢!有些是纸做的,叫纸币(课件突出显示纸币),有的是金属做的叫硬币(课件突出显示硬币)。根据主题图精神,请学生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拘泥于教材上的三个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起学习兴趣,突出知识增长点。2.特征辨认。师: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师:(拿出装着真币的篮子)那好,老师来考考你们,(举起一张 1 元的纸币)这些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生:上面写着数字“1”(回答不确切。结合其他特征说明)。师:可能是 1 角、1 分啊。(启发补充,还要看单位)师:对,有“壹圆”的字样。(每说出一个就把方法归结出来)……学生对人民币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从现象中寻找本质的能力不够,而且不同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水平有一定差异。因此,在系统识别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必要的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总结特征,归纳重点识别方法,以此方法保障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有效进行。师:辨别(认识)人民币,咱们可以看字样、颜色、图案。师:这一张呢?(举起新版 50 元币)生:有毛主席的就是 50 元。(教师注意纠正)师:(举起新版 100 元)这一张也有毛主席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