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 •第 1 课时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1. 体会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2. 掌握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 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五个量 a1, d , n , an, Sn的关系,能够由其中的三个求另外的两个 .•1. 对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考查是本课的热点.•2. 本课内容常与方程,函数,不等式结合命题.•3. 多以选择题和解答题的形式考查 .•1 .上一节刚学过等差数列,即满足 的数列就是等差数列.•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其中 d 是等差数列的 .•3 .等差数列有一个性质,对于 m , n , q , p∈N*,若m + n = p + q ,则 .an + 1 - an = dan = a1 + (n - 1)d公差am + an = ap + aq• 4 .某仓库堆放的一堆钢管 ( 如图 ) ,•最上面的一层有 4 根钢管,下面的每一层•都比上一层多一根,最下面的一层有 9 根,•怎样计算这堆钢管的总数呢?• 假设在这堆钢管旁边倒放着同样一堆钢管. 这样,每层的钢管数都等于 4+9,共有 6 层.从而原来一堆钢管的总数为6×4+92=39. 一般地,如何求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 Sn? •1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已知量首项、末项与项数首项、公差与项数求和公式Sn =Sn = na1+an2 na1+nn-12d •2. 等差数列前 n 项和的最值•(1) 若 a1<0 , d>0 ,则数列的前面若干项为 项 ( 或 0) ,所以将这些项相加即得 {Sn} 的最 值;•(2) 若 a1>0 , d<0 ,则数列的前面若干项为 项 ( 或0) ,所以将这些项相加即得 {Sn} 的最 值.•特别地,若 a1>0 , d>0 ,则 是 {Sn} 的最 值;若 a1<0 , d<0 ,则 是 {Sn} 的最 值.负数小正数大a1小大a1•1 .等差数列 {an} 中, d = 2 , an = 11 , Sn = 35 ,则 a1等于 ( )•A . 5 或 7 B . 3 或 5•C . 7 或- 1 D . 3 或- 1解析: Sn=na1+112=35. ∴na1+11n=70,① an=a1+(n-1)×2=11. ∴a1+2n=13.② 由①②得 a1=3 或 a1=-1.故选 D. 答 案: D•2 .已知等差数列 {an} , a1= 50 , d =- 2 , Sn= 0 ,则 n 等于 ( )•A . 51 B . 50•C . 49 D . 48解析: 由 Sn=na1+nn-12d 得 n×50+n×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