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高二年级历史科试卷考试说明:1 本试卷共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 分。答题时间为90 分钟。2.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卡中。第Ⅰ部分选择题(每小题的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每小题2 分,共 56 分)1.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梭伦改革前的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贵族对平民的剥削是造成城市危险的主要原因B.平民暴动反映了城市真正到了危险境地C.萨拉米斯岛战役的失败决定了城市危机不可调和D.实行僭主政治似乎成为唯一的解决方式2.梭伦的演说词:“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 ),竟至陷入绝境” ,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事看到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有位人物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主张,这位人物的思想属于A. 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4.“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出赘:做上门女婿)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5.“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 ,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而贫者食糟糠 ;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对以上 《汉书?识货志》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①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 ② 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的积极作用.③作者是站在劳动人民的角度看问题的. ④作者已能着眼于生产力的角度考察社会政治问题. A. 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④6.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A.农田水利法B.青苗法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7.“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描述的改革是A.商鞅变法B.李悝改革C.吴起改革D.孝文帝改革8.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A.民族的融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