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最狂妄的年龄 却忽的残废了双腿。 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史铁生1972 年, 21 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 50 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02 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地坛》)。• 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小说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生存意义的寓言故事。 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 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2002 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瘫痪 侍弄 整宿 憔悴 仿膳 豌豆 诀别 烂漫 翻来覆去 絮絮叨叨 tān huàn shì xiǔ qiáo cuì shàn wān jué mànfù xù dāo 听读课文,划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你产生了共鸣。 1 双腿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 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 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 。 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