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光临、指导授课教师: 胡 凌 勐海县第三中学 现实主义诗人—— 诗圣杜 甫( 712—770 ) 诗 史 用 诗 歌 写 成 的 历 史 公元 761 年秋天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情感把握:痛 惜痛 心痛 苦忧 国 忧 民 朗读欣赏 情感把握:痛 惜痛 心痛 苦忧 国 忧 民 第一节赏析:1 、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怒号)2 、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同时,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3 、“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 “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4 、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5 、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秋风破屋) 板书:秋风破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二节赏析: 1 、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 49 岁啊,为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 3 、“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4 、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群童抱茅 )2 、群童为何抱茅?(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是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 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到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 板书:秋风破屋群童抱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三节赏析: 1 、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下雨) 2 、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夜雨湿屋)3 、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板书: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夜雨湿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四节赏析:1 、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受冻死亦足 )2 、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祈求广厦 )3 、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忧国忧民 ) 板书: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夜雨湿屋祈求广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忧国忧民 板书设计: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秋风破屋—— 群童抱茅—— 夜雨湿屋 —— 祈求广厦天下寒士俱欢颜忧国忧民 谢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莅临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