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版】课堂新导航配套课件高二语文上册第 3单元 10 故都的秋 十故都的秋 名句品读1.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战国 · 宋玉《九辩》2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3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4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 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 · 长沙》5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6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白居易《琵琶行》7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经典美文赏读十 故都的秋基础知识梳理文本预习必知文本解读探究高考真题演练知能优化训练 文本预习必知作家作品郁达夫 (1896 ~ 1945) ,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1913 年 9 月,随长兄郁华赴日留学。这期间,他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 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激发了爱国热忱。 1921 年他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了创造社。后来,郁达夫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郁达夫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经新加坡,流亡在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斗争。 1945 年 9 月 17 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1952 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他的小说集《沉沦》被公认为惊世骇俗之作。其它如散文、诗词、文论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浓厚的功力和卓越的成就,而且形成了自然畅达和热情坦荡的风格。他的散文,带有比小说更直接、更鲜明的自叙的性质,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荡气回肠的诗的调子,充满了内热的、浓郁的、清新的情韵,热情坦白、毫不掩饰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写作背景此文写于 1934 年,当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 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主观上,作者当时因白色恐怖而抑郁苦闷、逃避现实。因而,作者用这种感情来看外界时,看到的就只能是冷清的秋色,听到的也只能是寂寞的秋声。 1934 年 7“”月,郁达夫 不远千里 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