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有关录象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三、教学准备搜集与抗战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四、学情分析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加强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历史地位以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理性思考。五、教学方法采用“回顾——讨论——探究——反思”的互动教学模式,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使每个学习者都经历一个主动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1六、重难点1、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2、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七、课时安排1 课时。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高亢激昂的歌曲是——(学生回答:《义勇军进行曲》。)我们每周升国旗仪式必唱的国歌,多么熟悉的旋律。《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 1935 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主要是因为什么?(学生回答:日本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华民族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学生回答:抗日救亡。) 让我们共同走进那不堪回首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