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 Anchored Instruction )主要由美国学者布朗斯福特( BransfordJ. )等人提倡并开发出来。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2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3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共同体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抛描式教学是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4抛锚式教学不同于通常课堂上的讲座,它在教学中使用的“锚”是有情节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设计得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抛锚式教学有以下两条重要的设计原则:一是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锚”来设计,所谓“锚”应该是某种类型的个体研究或问题情境地。二是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5抛描式教学并不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向他们提供援助。抛锚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抛锚式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在挑战之一就是角色的转换,即教师应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自己也应该是一个学习者。6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7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