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学七年级政治上册(6.1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课件1 苏教版 课件VIP免费

中学七年级政治上册(6.1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课件1 苏教版 课件中学七年级政治上册(6.1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课件1 苏教版 课件中学七年级政治上册(6.1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课件1 苏教版 课件中学七年级政治上册(6.1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课件1 苏教版 课件中学七年级政治上册(6.1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课件1 苏教版 课件
将心比心将心比心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的道德原则,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 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回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 ?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让出了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形成了“六尺巷 " 。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美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应该怎样做?答:将心比心历史故事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将心比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将心比心生活大课堂 ( 1 )“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 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 2 )一般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 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 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 吸引小孩子呢 ? ( 3 )这两种现象蕴涵了什么道理?小组讨论:( 3 )这两种现象蕴涵了这样的道理:就是将心比心。 老师点评:( 1 )“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2 )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评价 : 偶尔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下,也许就能看到全新的世界。将心比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将心比心故事感悟 : 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德伦。当阿姆斯特朗所说的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 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会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学七年级政治上册(6.1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课件1 苏教版 课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