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 ) 陈寿== 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 词语、诗歌、对联、故事词语、诗歌、对联、故事1 、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一再邀请。2 、初出茅庐:比喻刚到新手缺乏经验。3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大家商量,就能想出好办法。4 、赞诸葛亮的诗:堪爱南阳美丈夫,愿将弱主整匡扶。片言妙论三分定,一席高论自古无。先取荆州为家业,后吞巴蜀建皇都。要知鼎足为形势,须向茅庐指画图。隆中对隆中对 •1 .诗词:•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2 .诸葛武侯祠对联:•日月同悬出师表 风云常护定军山。•青山绕郭宜龙卧 翠柏参天有鹤来。•有庐堪千古 读策定三分。•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 兰田生玉,英才起吴帝唯称。•梁父吟成高土志 出师表见老臣心。•3 .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4 .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 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隆中对隆中对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徭役繁重、政治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 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全国才得到统一。《三国志》就是记载这段时期的历史的史书。 在当时的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中,刘备处于劣势。因此,他十分希望有能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本文叙写的就是诸葛亮回答刘备的咨询,充分展示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隆中对隆中对 曹操:汉室丞相,挟天子而令诸侯 ( 200 年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基本统一黄河流域; 207年北征乌桓,取得胜利,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牢固地占有长江下游南部地区。)刘备:出身于贩屦织席之辈 (相继投靠孙瓒、陶谦、曹操,一度任豫州刺史;199 年起兵攻打曹操失败,依附袁绍;次年因袁绍全军覆没,逃往荆州依附刘表,受排挤被送到新野小县屯兵——虽号称“帝室之胄”而二十余年流亡各地。)隆中对隆中对 公元 207 年,刘备屡败,只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孤。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于是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