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引言个人领导力五个层次的修炼-- 尊重、宽容以及关爱等实际上都是很简单的内容,但往往在具体做的过程中人们就感到困难了。例如,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的" 代沟 "问题,世界上的父母亲都是爱自己孩子的,但之所以会有所谓" 代沟 "这种不和谐的情况产生,就是因为被视为很简单的 " 尊重 " 并没有真正体现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之中。更多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 "爱" 成了控制欲的借口,进而使得贪欲披上了仁爱的外衣,这样使孩子自然很难接受。因此,个人在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领导者在对下属进行领导的过程中, 理解对方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人们追随领导者的原因(一)利益驱动并不绝对很多人认为下属之所以会愿意服从领导者的领导和管理,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发挥作用。但实际上这个认识并不绝对正确,人们有可能会愿意为了金钱与领导者进行合作,但也有可能金钱根本不起作用。(二)品德、梦想、能力下属对领导者的追随,还有可能源于领导者自身所展现出来的品德、梦想及能力魅力。换言之,下属相信领导者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梦想、愿望及目标,而不是自己帮助领导者实现梦想、目标及愿望。要达到这样的状态,领导者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1 领导者本身应正直要实现这种领导状态,最为关键的是领导和下属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这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点。领导者要获取下属的信任,以下两个方面是需要很好地予以把握的:◆做到真正的 " 正直 "难度很大中国人所一贯推崇的" 三纲五常 " 中, " 仁、义、礼、智、信" 的五常中,所谓的 "信" 对应的就是管理学中所涉及的正直。而正直的核心是诚实, " 一个人说了99 句真话,偶尔撒了一句谎" 实际上就已经是不诚实的表现了。因此,任何一个人要做到真正的正直,难度是相当大的。"事因难能,所以可贵" ,正因为做到正直如此之难,所以一旦领导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到了这一点,那么由此所获得的下属的信任将是牢不可破的。◆" 信 " 与忠诚"信 " 有" 大信 " 与" 小信 " 之分,个人只有始终秉持" 大信 " 才能称之为忠诚。【案例】2 / 6 魏延的 " 忠诚 " 三国时,尽管魏延一直为刘备效力,但是在三国时代的历史人物中他还是被视为典型的奸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魏延表现出来的忠诚是有条件的忠诚,即诸葛亮活着就忠诚,而一旦诸葛亮死了就不再忠诚了。由此可见,所谓" 大信 " 就是言行一致,表现为个人始终忠诚于自己最终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