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假设于暇身能发一具相取心要一欲乐,须思四法。要让那个暇满人身发起一个具相的一分取心要欲,必需要思惟四个法。这是在总结要义,开示修心的要诀。那个法道如何进行?确实是要通过四种思惟来启发:一要思惟我必需修法;二要思惟我此刻已经能修;三要思惟我必需在这一生修法;四要思惟我必需此刻就修法。这四个完成了,马上就能够发起具相的取心要欲。“具相”确实是心上有那个内涵,真正有如此的心。“不具相”是能够在口头上重复,但并没那个心。譬如世间的孝道,具相确实是有真正的孝顺,不具相就只有一个外的表现,这是做给他人看的。或为了粉饰自己说得井井有条,真正具相的没必要说什么,他的内心真的有那个心。一样,法上的欲乐必需在心上激发出来,若是离开缘起正因,单是口头上效仿如此说是没用的。怎么能转起呢?是在咱们开启了观看慧以后,自心在选择法道的时候,真正看到了必需这么做,然后自然就启发了如此的欲乐。有人会想,观看思惟跟修行有什么关系呢?咱们不是教理派,咱们是要修心的。这是因为他不明白教理正是修心的要诀。一样的德和智是分开的,尤其是此刻的世间法更是如此,第六意识全数偏在外在的道上走,结果它和德完全分离。确实是聪慧转动的时候,对内心的德的开发不起到直接的作用,最后就进展成意识很发达,能说善辩,会各类的技术,但不能符合到心上。内道是要直接符合到心上,那个关系十分直接,心一见到法道就生起信念,然后发起欲乐而转动起来,确实都是一分分的善心,那个就很妙了。因此走这条道可不能有误差,如此走叫做见行合一的路,在见上一引发来的时候,就当即能转入行动。因此此刻确实是要从四个方面思惟作为法道,心只要按如此走,善心就开发出来了。因此整个的道次第叫做修心的教授,它的入手处确实是以理道来进行,而且十分有效,它确实是看准了人行动的关键是基于观念。因此第一要在观念上发生转变,观念变了自然就显现善心,这是由于它符合缘起的正道。第一让你体会到什么是真实的道,然后告知你怎么串习成如此的心,处处都要把握当下心的缘起。自心一见到缘起就会很理智地转入善心的轨道。要明白理智跟德性本确实是超级地融合的事,这就可不能有误差,如此培育出来的人既有聪慧又有德性。这确实是咱们佛法常常说的要见行合一,或说智戒双运,或福慧双修,或聪慧和方便常时都要并运。那个时候你要明白法道的特点,若是没有把握这一点,进展成了只有单面的人,要么离开了聪慧的引导,只是在很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