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他享有署名权吗?民事权利知多少” 科目:【八年级《思想品德》(人民版)上册】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课时:1 课时授课老师:陈树才(蒙城县小涧中学)教材分析: 《他享有署名权吗?民事权利知多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人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本节内容依据民法通则主要介绍公民的民事权利,强调未成年人同样享有民事权利。并且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于本节的法律知识比较陌生,学习有难度,但是教材中的案例对学生具有吸引力,通过老师的教学,学生会很感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很有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未成年的合法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明白什么是财产所有权及财产所有权,著作权的内容。并能够判断侵犯财产权,著作权的行为 明白肖像权的含义,并能够判断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能力: 能够分析民事活动中公民的财产权,知识产权,人身权等是否受到侵害,做出准确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 同时学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做到知法守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领会著作权,财产所有权,肖像权的内容,能分析,辨别案例中是否侵权。 难点:分析,辨别案例中是否侵犯著作权,财产所有权,肖像权。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指导讨论,ppt 运用。学生竟答。总结归纳。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问:本课我们学习法律知识,要学习哪一部法律?我们与成年人一样享有民事权利吗?(请学生找出法律规定) 材料中的”刘奇“享有著作权吗?(讨论,回答) 在前面内容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一个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著作权,那么,公民还依法享有哪些民事权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民事权利知多少”。(指导阅读) PPT 展示。 学习探究: 主题一:我们享有财产权 公民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举例,辨析)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75 页案例《被扣的自行车》,并思考:你如何看待车大爷的言行? 他有权扣押顾然的自行车吗?如果你是顾然,你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讨论) 请你根据案情,运用相关的法律知识对该案进行剖析。 (本环节通过案例内容的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扣自行车的现象看到侵犯公民财产权的实质。) 理解财产权的含义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ppt 图片展示分析)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