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关内外交通拥堵探究与治理摘要本文给出了深圳市交警部门记录各主要关口的数据,要求建立合理模型,分析造成各关口拥堵的深层原因,拟定各关口的拥堵指数,并通过调整功能区分配以及增加关内通道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一中,针对第一小问分析各关口拥堵的深层原因,分析得出了以下四点影响因素:关内城市分区、关口处道路设计、政府对关口发展政策以及土地资源管理。针对第二小问要求分析直接原因,根据通过的车速、车流量和道路数三个指标建立了交通流拥堵评估模型,定义了评估公式,求得了各路段的最大车流量和拥堵系数。为了提高模型的拟合程度,构建了基于小波神经网路的拥堵评价模型。最后比较两种模型得出的分类如下表所示。序号交通流状态拥堵强度拥堵指数晚高峰分类 1晚高峰分类 21自由流畅通(0,0.5)D1,D2C1,D1,D22临界流轻微拥堵(0.5,1.5)C1,C2C2,A43拥堵流中度拥堵(1.5,3.5)A3,A4,B1,B2A3,B1,B24严重拥堵流严重拥堵>3.5A1,A2A1,A2针对第三小问,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参数,给出了进一步研究关口广场拥堵问题所需交通数据的采集侧重内容建议。问题二中要求提出调配建议。首先建立了层次分析模型,对各分区的连接通道进行归类,确立目标层为缓解交通拥堵,准则层为交通流、功能区构架、居民区情况,方案层为各通道的情况:南宝通道、福宝通道、福龙通道、罗龙通道四条通道。并采用熵值法对所得权重进行修正,得到各通道的最终排名。结合地图中功能区域的分布分析总结得出功能区调配建议表。功能区调整建议表交通拥堵影响权重比较功能区调整建议(福田-龙华)大于(南山-西乡)龙华-->光明、西乡方向(罗湖-横岗)小于(福田-布吉)布吉-->坪山、大鹏方向 问题三要求在适当的地点增加关内通道。通过建立图论最短路径模型,定义了交通流距作为涵盖距离和两点间的拥堵情况的综合指标。选用是图论最短路径的Dijkstra 算法,运用 MATLAB 编程求解出十八个交通通道两两间的实际最短交通流距,与理想直线距离值作比较得出对比系数,并通过拟定出的评价准则,确定、、、、、六对路段建还需增设公路。 关键词: 交通流模型 小波神经网路 层次分析 熵值改进 图论最短路径 交通流距 1、问题重述1.1 问题背景交通拥堵是目前中国各大城市面临的共同难题,但拥堵的成因各不相同,因而需要在摸清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由于历史的原因,深圳由关内关外两个区域组成。关外由宝安、龙岗两个行政区和光明新区、龙华新区、坪山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