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5 页的例 4 及“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四 1~5 题。[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例 4 直接提出了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的实际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求长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对此学生亦不难想到。对于具体怎样来计算 6 个面的总面积,教材呈现了两种较为典型的方法。一种是分别求出 3 组相对的面的面积,再相加;另一种是分别求出每组相对的面中一个面的面积,相加后再乘 2。由于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各有特点,因此教材并不要求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而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试一试”是一个关于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相对来说,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要简单一些,学生只要把例 4 中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稍加类推,便能解决问题。有了在例 4 和“试一试”中解决问题的具体经验,揭示“长方体(或正方体)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也就水到渠成了。练习四的第 1~5 题是配合例 4 的教学安排的,这些有针对性训练,既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又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3.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模型、纸盒等。[教学过程]一、猜测导入(1)出示两个纸盒(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2)考察学生眼力:这两个纸盒,看起来大小差不多,请你猜一猜,哪个纸盒用的硬纸板多?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引出可以计算它们所用硬纸板的面积,然后再比较。)[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课始,组织回顾,为下面的学习铺垫孕伏。同时以猜测哪个纸盒用的硬纸板多一些引出表面积计算的需求,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自然过渡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探究活动中。]二、探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