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远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高一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他在大学期间最早确立的诗歌感觉,是靠轻逸、收放有度的语言韵律感、呼吸感, ________的转喻和带着沉思特征的抒情。这使他的作品获得了一种魅力,感性与智性缠绕在 ________的语言的肌理中,形成微妙的共振和声音的高纯度。这种写作方式,非常仰赖洞察力的精进及其与感受力的合拍,如________,黑暗中很可能踩空。从他的一批近作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的分寸感。A. 浮光掠影 侃侃而谈 牛刀小试 少年老成B. 蜻蜓点水式 娓娓道来 投石问路 日臻成熟 C. 浮光掠影 娓娓道来 牛刀小试 日臻成熟D. 蜻蜓点水式 侃侃而谈 投石问路 少年老成2. 下列各项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 山很高,山顶没有树,只有青灰色冰冷的岩石和一根巨大的木杆,从山下遥望犹如一枚羽箭。B. 登上土坛,只见两棵二百年的槐树,正是枝叶葱茏。远望四围一片苍翠,仿佛是绿色屏障。C. 我的心沉重得很,也轻松得很。我像在两小时里经历了一世纪。感谢上帝降福于我不幸的母亲!D. 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3.对下面一段文字信息的提取,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 )一个人的性格,应诚有与之相匹配的脸。灵魂是意识,面貌是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强大的反作用,一个人的灵魂,最终会呈现在一个人的脸上。人,是一个小宇宙,由两部分构成的,一个是人的灵魂;一个是人的肉体面貌。在小宇宙总能量恒定的情况下,灵魂和肉体,便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肉体恣肆庞大,灵魂便遭到挤压紧缩,变得微小渺茫,一张脸的骨骼轮廓清晰,说明是灵魂和精神在那里支撑着。这是我厌恶完全坍塌,松弛的面孔和身体的原因------不是老掉了,而是灵魂抽离了。A. 性格与人脸相互匹配,观察人脸就能洞悉灵魂。B. 灵魂对面貌有反作用,灵魂呈现于人的面貌。C. 灵魂与面貌保持均衡,人体总能量就能恒定。D. 面孔松弛,身体老化,完全是灵魂抽离的结果。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中国艺术家欣赏自然,有非常明显的群体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潜的“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句最能代表这种态度。① 觉得彼此尚能默契相安② 中国人对待自然是用乐天知足的态度③ 但不甚浓厚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