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会泽县第一中学校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第一次半月考试试题考生注意: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第Ⅰ卷 (阅读题 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人文精神的建设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国家才有的,全世界也都存在。近两三百年,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整个世界的科技和人文两大文化体系一直处于失衡状态,科技占主导,人文却总是追赶不上科技。科技可以直接用到生产,是硬实力,而人文作为软实力,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从而影响生产。特别是近一百年来,一些所谓的落后国家为了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提升经济实力,更多地关注科技文化,而人文文化被抛得更远。中国如果不调整这种失衡状况,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科技文化在造就了物质发展的同时,也在以经济发展规律来构建整个社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用经济学上的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价值观的核心,这是科技、人文的比例失衡引起的。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是以人为本,不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作为价值观的核心,也不追求付出和收获相等。人文的价值观应该是付出大于收获,甚至是完全付出,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上。近些年来,我们在道德伦理上甚至出现了一种倾向:给我多少权利,我就尽多少责任和义务,追求责任、义务跟权利完全等价。其实,权利义务不是简单的等价关系。责任、义务是个体的行为,权利是社会赋予的。从道德实践上看,我们应遵循董仲舒提出的原则——“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个体在道德实践上只管正谊明道,而不是谋利计功,社会需要给这些正谊明道的人相应的功利,但个人不是为了功利而去正谊明道的。如果社会对正谊明道的人置之不理,给歪门邪道的人以奖励,社会就失去了公正。如果社会不奖励正谊明道的人,只能说明社会是不公正的,但个体还是要无怨无悔地去正谊明道,这才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可怕的是我们把经济学上的等价交换原则看作价值观的核心,绝大部分人都想着有相应的回报才去尽相应的义务。社会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个人尽伦尽职,在什么位置上就要把这个位置上的工作做好,并得到一份相应的回报。但是,更高的人文要求是自觉把事情做得更好,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心甘情愿地去做事,这是人文的价值追求。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