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培训之略读课文评课首先感谢吴老师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四位老师精彩的课堂,让我学到了不少!本学期是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今天也是我第一次参加新教材培训,所以我倍加珍惜,也特别认真听课。说是评课谈不上,只是谈点听后的感想。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略读课文的教学是现在我国语文教学的“两难境地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是新课程实施多年,略读教学受到冷落,很少有人去研究。理论上得不到支持。而略读课文占的比重大。一节课40 分钟,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那么美的文章为什么要略读呢 ?略读课文可以处理成精读吗?这些困惑影响了老师们的教学,于是就出现了精、略不分等现象。大家只是自己摸索着教,该怎么教?实践起来五花八门,难以驾驭。其次是目前我们对阅读方法体系的系统性理论研究甚少,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充满了似是而非的所谓的阅读方法教学。然而这些所谓的阅读方法,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似乎都有问题,即使在同行内部认同度也不高。学生究竟应该掌握哪些阅读方法,老师不是特别清楚。评课前,我们先来看看教材是如何安排略读课文的?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32 篇课文中有 8 篇略读,占总数的25%;到了四年级上册,32 篇课文中有 14 篇略读,约占总数的44%;五、六年级则是五五分成,各分秋色,精读、略读各占50%。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编者的良苦用心。面对比重如此大的课文内容,我们要怎么教呢?其实《课程标准》对于略读课文的要求只是寥寥几笔:“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所以说理解起来真的很难。听了今天的四堂课,我很欣慰,看到了我们庆元语文教学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得感谢吴教师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了语文教学这盘“冷骨头 ”,创设了这次机会,让大家都去啃啃、品品。两年前,我们学校也专门组织了一次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但是今天的四堂课,从各个方面都比两年前的我们有了很大进步:老师不再因为略读课文文质兼美,不舍 “略”了;不再因为略读课文生字新词多、难,课文长,“略”不了了;不再因为对精读教学模式驾轻就熟,不会“略”了;不再因为担心考试时在略读课文上栽倒,不敢 “略”了;也不再因为不清楚略读课文的课程价值,不知“略”了。四位美女老师都敢略,会略,舍得略了。只是在教学理念上和教学细节上,还有待提升。先谈谈对四堂课听后的印象:一、胡秀君老师上的《一面》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