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认证分为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两种。其英文原意是一种出具证明文件的行动,在 ISO/IEC 指南 2 : 1986 中对 “ 认证 ” 给予了明确的定义 “ 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 那么认证在保证产品质量中有何作用呢? 认证在保证产品质量中的作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出口至各会员国家的产品,在关税方面可享有互惠平等的待遇, 但随着关税的降低,发达国家开始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认证等技术壁垒作为保护其民族工业的手段, 技术壁垒也成为多边贸易中最隐蔽、最难对付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据权威人士介绍,技术壁垒占非关税壁垒中的 30% , 这个比例在今后会高达 80% 。在 2001 年中国有 66% 的进出口企业受到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直接或间接的损失约为 110 亿美元。如何从治本的高度出发,加快认证步伐,帮助更多的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开展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成为日益重要的课题。 据统计,自我国大力推行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制度以来,全国评审合格并颁发产品安全认证证书 10 万多份,涉及企业达 8 万多家,覆盖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向 8 万多家企业颁发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从获证企业的反馈信息可以看到:在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产品质量、降低废品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信誉和知名度,扩大出口等方面,认证显示出了较大优势,收益显著。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全员参与,人人有责。专家把现代质量管理比做“木桶效应”。木桶的储水量同每一根木条有关,缺一不可;而质量管理同木桶一样,产品质量的好坏同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有关,生产环节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联。一步不到位,都会影响到产品的最终质量等级。因此,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制度的建立有利于: a) 通过全员培训,提高员工素质;鼓舞士气,增强工作积极性;人人参与,增强内部团结和凝聚力。因为在建立和实施产品和体系认证过程中有大量的工作及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一个强有力的骨干工作队伍和具有较高质量意识的员工的共同配合,才能有效、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工作。例如体系文件的编写工作,工作量大,并且涉及到与体系有关的各个部门,因此只有集思广益,发动集体的智慧,才能较快地、较好地完成编写工作。在贯标过程中,通过对标准的宣贯、体系文件编写人员的培训和对全体...